
傅林華與老師李子敏探討音樂

傅林華近照
——記國家級“非遺”音樂傳承人傅林華
記者王曉峰文/圖
10年前,他毅然放棄月收入過萬的鮮花事業,回到重新組建的臺州海東方亂彈劇團(現浙江臺州亂彈劇團)。
他潛心研究亂彈音樂,先后拜訪亂彈老藝人160多人次,挖掘整理出400多條臺州民間音樂。
在深得亂彈作曲精髓的基礎上,他博采眾長、改革創新,創作了24本大小戲和4首器樂曲。其中不少作品在全國和省級比賽中獲獎,亂彈傳統戲《借妻》在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中獲金獎。2014年,亂彈古樂聯奏《赫日流輝》在浙江省傳統戲劇器樂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他就是臺州亂彈國家級“非遺”音樂傳承人傅林華。
癡迷二胡,走上音樂道路
1964年的一天,6歲的傅林華如往常一樣在臨海的家中玩耍。突然從哥哥房間傳來一陣蕭瑟纏綿的器樂聲,他循聲而去,發現哥哥正在拉奏一種只有兩根弦的樂器。
那天,傅林華第一次知道二胡,一下子被它的音色所吸引,繼而萌生了學習演奏二胡的念頭。那時,哥哥向臺州資深二胡老藝人林小明學習,因為沒有絲毫基礎,傅林華更多的是在旁傾聽。
聽得多了,傅林華慢慢地也能演奏一些簡單的曲子。上小學后,因為怕在家練習會影響到家人,他便在晚飯后跑到烈士陵園,獨自在那練習。雖然相對于同齡人他的膽子夠大,但畢竟這么小的年紀,面對天黑后的空山還是會怕的。有時東西落在山上,他都等到第二天才敢回去拿。
上初中之后,傅林華認準自己要走音樂道路,開始更瘋狂地練習二胡。初二暑假,他利用打零工賺的錢在臨海一中(現臺州中學)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開始閉關修煉。每天天蒙蒙亮,他便起床帶著熱水瓶和兩個饅頭,到小房間里練習,直到天黑才從那里出來回到家中。
那時每天中午12點,廣播都會準時播放二胡名曲。他總是在11點50分守候在電線桿下,等待從喇叭中傳出美妙的音樂。
報考音樂學院,卻被告知右耳失聰
一切都仿佛這么的美好。初三快畢業時,空政文工團來杭州招生。當時,傅林華的老師陳茂興是空政首席二胡,在老師的推薦下,他順利進入文工團,穿上夢寐以求的軍裝。但就在啟程之前,他卻被告知因為父親曾是國民黨少將而無法錄取,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但這并沒有影響傅林華對音樂的熱愛,兩年后,他獨自前往上海考取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初試、復試一切都很順利,當終于要圓夢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了過來,因為右耳失聰,他沒能通過體檢。
原來在傅林華很小的時候,因爸媽忙于生計,他經常躺在地上哭,眼淚流進耳朵,導致發炎。送到醫院時,醫生在他耳朵上打了青霉素,直接導致右耳失聰。
但一直以來,傅林華并沒發覺自己的耳朵與同齡人有何區別,直到這次的體檢。回到家后,他沉浸在悲傷之中,整天關在家中,完全不碰心愛的二胡。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后,傅林華開始慢慢從中走了出來。“以前我也是一只耳朵,但照樣比別人拉得好。我不說,也沒人會知道。”這一瞞就是幾十年,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右耳失聰。
進入亂彈劇團,創新亂彈音樂
1977年,傅林華進入臺州文工團(現臺州亂彈劇團)。好強的他知道要想比別人出色,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別人花4小時練習,他就要花上8個小時,常常練琴到深夜。憑借出色的二胡演奏技巧,短短兩年時間,他就已經是樂隊的主胡,每年的部隊慰問演出,都擔任二胡獨奏。
隨著接觸的亂彈音樂增多,傅林華萌生作曲的想法。作曲不僅需要天賦,有一定的器樂基礎,還需要扎實的作曲理論功底。從1980年起,他開始向亂彈老藝人李子敏老師學習作曲,同時自學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函授課程。
1985年,傅林華作曲的第一個作品《空花轎》,便榮獲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銀獎。“臺州亂彈要發展必須要創新。臺州亂彈有四大聲腔,200多個曲牌,很多亂彈戲迷聽完整場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亂,我要改變這種模式。”傅林華說。于是,在他的作曲中,主題音樂、人物音樂等都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更加立體和飽滿。
《荒魂》的誕生,讓亂彈更有生命力
《荒魂》是傅林華1987年創作的作品,曾獲浙江省第三屆戲劇節作曲獎和優秀創意獎。該劇講述解放前夕,三位女紅軍遭遇土匪,在殘酷的環境里對革命事業百折不撓的追求。
“這個劇的主題音樂,我足足想了一個多星期。”傅林華說,“那天創作出主題音樂時,我非常激動,幾乎是含著淚打電話給李子敏老師,告訴他‘找到了’。”
“在一片寂靜中,突然響起氣勢磅礴的進軍號,急促的馬蹄聲從遠到近,仿佛千軍萬馬狂奔而來。突然音樂戛然而止,低音號響起,傳達著全國人民即將解放……”聊起主題音樂,傅林華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他略帶激動地描述起腦海中的畫面,使人身臨其境。
“一個好作品只有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傅林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時至今日,他唱起這首曲子仍會沉浸其中,感動不已。
“我們可以把人家好的東西吸收過來為自己多用,但無論怎么創新,都要保有臺州亂彈原本的根基。”傅林華說,“正如老師跟我說的,你不走‘亂彈’,創作再好聽也沒用,只有能夠代表自己的作品才能走得遠。”
放棄鮮花事業,重回亂彈劇團
1987年,由于市場、制度等種種原因,亂彈劇團停演,處于癱瘓狀態。傅林華也離開劇團,在臨海崇和門廣場開起了鮮花店。
“那時候,一個月至少能賺一萬元。碰到情人節,一天就能賺上3萬元。”回憶起那段時光,傅林華感慨萬千,“那時候非常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什么時候去就什么時候去”。
直到2004年的一天,臺州市文化館的龔樂瑛找到傅林華,希望他創作一個亂彈小戲。雖然已經多年時間沒有創作,但他骨子里對于臺州亂彈的熱愛卻從未減弱,當場便答應下來。
傅林華將原先的亂彈資料全部翻了出來,在天臺閉關一個月后,《打瓜園》誕生了。那年,該作品同時獲浙江群星獎金獎和全國群星獎的銅獎。
2005年,在社會各界的呼吁和市、區兩級政府的重視和關愛下,停演多年的臺州亂彈煥發生機,重新組建了臺州市海東方亂彈劇團。臺州亂彈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音樂,所以時任劇團團長的許定龍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傅林華。
一邊是自己熱愛的亂彈,一邊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傅林華猶豫不決。最終他還是決定放棄蒸蒸日上的鮮花事業,重新回到劇團,因為這才是他的最愛。
戲劇節中獲金獎,挖掘56首傳統樂曲
回到劇團后,傅林華首要任務就是作曲。10年來,他共作曲24本大小戲和4首器樂曲。其中,亂彈傳統戲《借妻》在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中獲金獎,器樂合奏《赫日流輝》在2014年浙江省傳統戲劇器樂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為了完善亂彈音樂,豐富亂彈曲牌,傅林華曾先后拜訪亂彈老藝人160多人次。2008年11月,他下鄉搜集臺州民間音樂,共挖掘整理386條民間音樂,其中49首由椒江文廣新局刊印成書報送省非遺辦公室。2014年,又成立臺州亂彈民間傳統音樂挖掘小組,通過采訪42位民間藝人,挖掘了56首傳統亂彈音樂曲牌和民間音樂。
而在二胡教學方面,自1984年至今,傅林華已教了800多名學生,其中50多人考上全國各大專院校。2006年、2009年和2014年,他分別被評為浙江省優秀二胡教師。
原標題: 一生所愛唯“亂彈”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