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出頭的鄭某原是杭州余杭區社會保險辦公室(以下簡稱“余杭社保辦”)醫療保險管理科的一名臨時工。
鄭某個人收入不高,家境也不是很殷實,但他名下卻登記有兩輛豪華寶馬車,平時出手也挺闊綽。那么,他的錢都是從哪兒來的呢?
杭州市中院的一份刑事判決書給出了答案:鄭某利用其職務之便勾結在游戲中認識的三名社會人員,在2006年8月至2014年5月間,利用醫保資金管理漏洞,單獨或合伙騙取保險金共計544萬余元。
作案時被同事撞破
如果不是被同事撞破,鄭某的犯罪行為可能還要繼續下去。
2014年5月16日下午,快要下班時,余杭社保辦副科長戚某從外面回來,經過財務人員辦公座位時,發現鄭某在那里忙乎著,而且神情顯得比較緊張。
戚副科長走近發現,鄭某正在填寫一張5萬多元的醫保報銷現金支票。一開始,鄭某解釋說是幫朋友帶的。
戚副科長隨后在向財務科了解該筆報銷情況時驚訝地發現,這張現金支票上竟加蓋了戚副科長本人的私章,而當天戚副科長和另一個副科長都是在崗的,鄭某擅自加蓋戚副科長私章的操作方式顯然不符合有關規定。
戚副科長于是讓鄭某將原始報銷材料(主要是用藥清單)等拿出來,但鄭某拿不出來。
之后,戚副科長還發現,鄭某報銷材料涉及的參保人員在同年1月還報銷過一次,金額有2萬多元,撥付清單上加蓋的是另一個副科長的私章,由鄭某領取現金支票。
而進一步的核查,更讓戚副科長感到吃驚:在隨便挑選的由鄭某經手的5筆報銷記錄中,均存在數額不小的違規報銷情況。
事情很快驚動了單位其他領導。鄭某所在單位和上級部門向檢察機關報了案,由此牽出一起內外勾結的騙保大案。
幾年前發現了管理漏洞
鄭某于2005年參加工作,屬于勞務派遣人員,一直到案發時都是臨時工。他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的費用報銷工作。
2006年8月,剛參加工作一年左右的鄭某發現,醫保報銷流程有漏洞:由于“新農合”報銷的費用有限,余杭地區不少村民在參加“新農合”的同時,還會再買一份商業保險。
根據相關規定,這類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在保險公司報銷過后,還可以憑住院發票復印件和用藥清單到余杭社保辦進行再報銷。
報銷時,參保人只需遞交發票復印件,加蓋保險公司公章,并注明“原件已收,該病人已在我公司報銷”,就可以辦理再次報銷手續。
整個報銷流程需要鄭某這樣的經辦人來操作,材料進來以后進行審查,弄好以后由報銷人交給財務人員開現金支票。
因為社保辦和醫療系統、商業保險公司的業務系統不聯網,信息不能及時共享,也沒有人員到相關單位人工核實,這就導致發票真偽無法核查。
伙同游戲玩家一起騙保
意外發現這個漏洞后,鄭某沒有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反映,而是找到在網吧玩網絡游戲時認識的趙某,通過偽造趙某妻子“農保”報銷材料,再經自己手順利報銷了5300元并拿到了轉賬支票。錢到手后,兩人私分。
鄭某說,擔心事情暴露,一開始他騙保的數額都只有幾千元,后來因為單位也沒發現,他的膽子就更大了。除了趙某,他又先后找來了另外兩名玩網絡游戲時認識同伙一起騙保。騙來的錢,鄭某和對方一般都以七三或者六四分成。
杭州市中院審理查明,2006年8月至2014年5月間,鄭某單獨或伙同他人,多次通過偽造醫保報銷材料,偽造保險公司印章,騙取醫保基金共計544萬余元。騙來的錢,他們有的用到網吧里玩游戲,鄭某還把錢用于購買豪車。
法院一審以貪污罪判處鄭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貪污罪分別判處其他三名同伙有期徒刑,并各處罰金。
據了解,本案發生后,余杭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刻反思,并對醫保和社保基金管理漏洞采取了有效措施進行防范和堵塞。
原標題: 余杭社保辦一臨時工八年騙保544萬 買豪車、玩游戲四人獲刑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