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義烏法院成為全國首家專利審判試點基層法院,幾年下來,知識產權糾紛案的被告,絕大多數都是市場經營戶。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昨天,義烏法院首次將開庭現場搬到了國際商貿城,邀請經營戶旁聽。
開庭現場,一起典型的外觀設計專利糾紛,引起了大家的圍觀討論。
糾紛緣由:賣了幾年的鑰匙扣,被人告侵權
早上8點,國際商貿城四區南大門,搭起了簡易的巡回法庭。在市場各大廳屏幕上,現場直播審理實況。9點30分,旁聽席上座無虛席,圍在安全線外的經營戶和采購商,有200多位。
現場審理一個鑰匙扣引發的外觀設計專利糾紛案。
案件被告是國際商貿城二區經營戶樓老板。去年12月,一位溫州戴老板從他這里采購了一款銅制鑰匙扣。沒想到,樓老板被告侵犯外觀專利,要賠償損失10萬元。
樓老板很納悶,這款產品都賣好幾年了,怎么就侵權了?戴老板有憑有據,拿出了2013年9月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庭審經過:有實力研發設計,可惜拿不出證據
在庭審現場,樓老板的代理律師拿出了幾張2012年9月18日的設計圖紙,也就是說,在原告申請專利之前,樓老板的工廠已經具備生產這款鑰匙扣的技術。
聽到這里,圍觀的經營戶都說開了。
“你前年申請專利,我大前年就開始賣了,這怎么能說侵權?”
“溫州申請了專利,在義烏的老板怎么知道?”
上午10點20分,審判員宣布休庭,擇日宣判,可現場經營戶卻圍到工作人員邊上,繼續咨詢。
法院數據:每天審理3起知識產權糾紛案
在義烏,樓老板的案子很典型。金老板做眼鏡生意已經7年了。2012年,他遇上了職業打假人,他從溫州進的貨,被人告侵權,最后賠了5.5萬元。
類似的案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只有5名法官的義烏知識產權庭,2014年審結知識產權糾紛1091件,平均每天要審理3起,其中專利糾紛約占三分之一。知識產權庭庭長龔益卿說,很多經營戶都是吃了沒證據的虧。
義烏知識產權保護之路:
2007年6月:義烏法院開始管轄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2007年7月:義烏開始實施“三審合一”,當時,多是商標侵權,原告基本是國內企業,案件數一年最多一百多件。
2009年7月:義烏法院開展全國首家基層法院專利審判試點工作。
2011年4月:義烏法院被確定為中國知識產權審判基層示范法院,案件數量增加到一年五六百件,有時甚至達到八百件以上。出現專利、著作權等多種侵權類型,原告也有了愛馬仕、LV等國際大牌。越來越多的專業知識產權代理機構進入義烏,一批職業打假人長期在市場尋找侵權產品。
2013年4月:義烏法院開展知識產權案件簡易程序試點工作,可以獨人審批。每年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達到1000件以上。
專家支招
看起來,知識產權糾紛防不勝防,經營戶們該怎么辦?龔益卿介紹了兩種辦法:
一、對于生產型經營戶,設計生產新商品,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即使不申請專利,也要保存設計手稿,一旦發生侵權糾紛,這些都是免責的有力證據。
二、商品來源證據不足,是很多市場經營戶輸官司的重要原因。代理商品時,要做好貨物渠道來源登記,包括貨物型號、批號,最好還要附上照片,這樣,侵權責任可以由供貨廠家承擔。
原標題: 賣了多年的鑰匙扣被告了侵權 庭審現場搬進商貿城引圍觀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