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48道工序只需兩名生產工人
2015年04月22日 來源: 臺州商報 張婷婷/文

  要想在市場上立足,除了在服務、管理上的不斷完善,新杰克拼的是“誰先智能、誰更智能”。

  新杰克的各種車間里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智能化設備,其中就有一條耗費1億元,同時也是縫紉機行業最先進的全自動精工復合線。這條價格不菲的生產線,當然也讓新杰克嘗到了智能化的不少甜頭。

  省人工

  在新杰克的精工車間內,機器連著流水線規律運轉,稀稀落落幾名工人正低頭忙碌著。這樣的場景與記者印象中的車間大相徑庭,看起來顯得有些“蕭條”。

  但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金工車間主任李建勛告訴記者,此時并非生產淡季,而是他們的常規狀態。“這個車間已經實現自動化生產,純生產工人只需要兩名。”

  李建勛說,精加工車間的生產設備叫全自動精工復合線,這個車間目前一共有兩條生產線,上下連接一起,其實也可以說是一條。“這條全自動精工復合線共花了1億元,主要生產縫紉機機頭和機座。通過這條設備,實現在線磨刀、在線檢測、全自動一次成型。”

  “因為我們車間是干加工的,在以前,設備加熱后室內溫度很高,噪音大,車間工人的工作環境不好。”李建勛說。

  這也給企業的招工帶來了不少難度,“現在的工人,除了看工資,還要看工作環境。工作環境如果不好的話,他們也都是不愿意來的。”

  工人工資高,工作環境被“嫌棄”,因此新杰克的機器換人被提上日程。

  這條生產線最終也沒有讓李建勛失望,“一條生產線一共涉及48道工序,純生產工人只有2人,而按照之前,起碼得180多人。”

  據估算,這條生產線不但減少人工費用,減少場地面積1000平方米,還實現了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32%。

  標準化

  李建勛認為,自己的成長之路就伴隨著新杰克的智能化之路。

  今年34歲的李建勛在新杰克已有12個年頭。這個四川小伙,在初進新杰克時,還只是一名在車間一線工作的操作工人,對于新杰克這些年經歷的智能化發展,他說自己最有說話權。“最早的時候,我是負責放料、收料的,都要手動。現在則負責這些自動化設備項目的規劃、調試、安裝等,感受也是實打實的。”

  自身轉型的內在需求和招工難、人工貴的外在壓力,讓新杰克不得不加緊步伐,上馬自動化設備。

  這條生產線是剛性和柔性生產線的結合,既有剛性生產線產品質量的穩定,又擁有柔性生產線的靈活,還有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上的提升。

  李建勛稱:“產品質量提升非常大,比如這臺設備上的某個刀具,我們會預先在系統里設定使用50臺件的頻率,生產到51臺件時,系統會強制自動停止使用。而在以前,一般都是要等到刀具被磨得不能用了,才會換。而刀具鋒利與否,對產品的做工等都很關鍵。”

  李建勛說,這條生產線是行業最先進的全自動精工復合線,讓他們的產品質量更穩定,真正實現標準化生產。

  對話高管

  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阮福德

  杰克2004年就開始啟動智能化制造,目前已經達到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合一。

  作為一個希望把縫紉機造成全球最好品牌的企業,我們必須要走上智能化發展軌道,將生產研發能力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項目之一。智能化不但讓我們改善車間環境,省去不少人工費用,同時也保障了我們的產品質量。

  在不少場合,我有提到:“我們要做全球最好的螺絲釘,要有螺絲釘的精神。”這不是我口頭上喊喊的,是我們整個杰克一直在堅持做的。

  而這顆螺絲釘看似不難,但要做好它并不那么簡單。每一顆螺絲釘都要一模一樣,不但一顆螺絲釘的工藝要好,而且每一顆螺絲釘都要一模一樣的好,這非常考驗生產工藝。

  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智能化、機械化生產。只有生產設備達到一定水平,才能提升生產工藝水平,保證批量產品的高質量。

  記者手記

  務實的“智造”路徑

  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氣”。務實是新杰克“智造”的特點。

  在智能化生產上,其實也有不少企業走過彎路,比如一味砸大錢買大機器,比如上了一條先進的流水線才發現不適合自己。

  新杰克采取的方式很值得一學。除了這條全自動精加工復合線,新杰克還對車間里的原有設備進行改良,比如,機器總架子不變,改變一下里面關鍵的鉆孔,讓鉆頭升降和夾具實現運行同步自動;比如,將多臺設備進行“一站式”聯機,實現中間搬運和取放料零人工。

  因為堅持實用,他們選擇了李建勛這樣一沒學歷二沒背景的“前工人”運作項目全程。李建勛從技術工人起家,他知道哪些環節需要哪些改良,這也讓新杰克的智能化生產實效性更強。李建勛甚至笑稱:“我身上背著1個億的項目,但領導們從來沒多問,就讓我放心做。”

  不管是在縫紉機行業還是其他制造行業,企業家中總有不少人對智能化發展有點向往又有點猶豫。“我們產值不高,但購進一臺設備就要花不少錢,值不值得?”“這些設備到我們公司真的能用嗎?”“我們應該上什么樣的設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困擾到他們作出企業智能化決定的阻礙。

  新杰克的“實用智能”不妨參考。

  企業簡介

  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17日,位于椒江下陳街道,廠區占地面積80畝,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

  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后,在整個行業產量下滑40%的大形勢下,杰克卻逆勢增長了5%。自此,杰克不論在業內還是在業外均一炮打響。

  2009年4月,杰克實現海外抄底,成功收購德國Bullmer(奔馬)和Topcut(拓卡)兩家企業,產品成功實現轉型。

  2010年,杰克成為縫紉機行業首家產銷量突破70萬臺的企業。

  2010年至今,杰克均穩坐行業綜合實力全國第一寶座,平縫機、包縫機和繃縫機尤其在領域占有絕對優勢。

  “智造”元素

  ◆引進BPM平臺系統,集成財務網上報銷、人力考勤、網上流程申批、知識庫等,實現了網上辦公。

  ◆導入了CAD、CAM、CAPP、IPD等,建立了縫紉機行業中領先的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使研發和制造得以同步實現。

  ◆2005年啟用德國SAP公司的ERP系統,2013年二次升級優化,隨后實施BI、CRM等信息系統,為高效運營、精準營銷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縫紉機機頭精加工廠實現精加工設備全自動化,實現在線磨刀、在線檢測、全自動一次成型。

  ◆制造資源信息化。在公司內部統一商品編碼、統一進貨渠道,通過數據通信、條形碼、掃描技術實現產品的入庫,使采集的數據自動導入標準化數據庫。

原標題: 48道工序只需兩名生產工人

標簽: 生產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