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來自景德鎮的翁先生找到本報記者投訴,稱自己被一個寧波的合伙人給坑了。
他的合伙人姓吳,在寧波江東開了一家文化公司。這是一家文化藝術公司,其介紹號稱“與大陸及港澳臺多家藝術機構、畫廊等建立了良好的資源共享平臺及合作關系,在寧波文化廣場內打造單位面積達2000平方米旗艦畫廊”。
翁先生說,他與吳某合作,好不容易在景德鎮找了80位陶瓷藝術家來寧波辦展覽。但展會結束后,吳某卻人間蒸發了。到今年年初,甚至連公司都關門了。
錢江晚報記者調查后發現,這位吳某被很多人指認為“大忽悠”。而且聲稱受騙的,多是文化人,陶瓷藝術家、畫家……都說被吳某“坑”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好不容易找來陶瓷藝術家參展
合伙人最后卻人間蒸發了
翁先生是景德鎮人,一直在寧波做陶瓷生意。去年3月,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寧波文化藝術博覽會”的招聘廣告,當時招聘的是業務經理。
于是,他拿著報紙找到這家打廣告的文化公司。和負責人吳某一聊,雙方相談甚歡。吳某當即決定,在“文化藝術博覽會”中專門開設一個陶瓷館,由翁先生負責招商。
翁先生給記者看了一條吳某發來的短信,短信中吳某允諾:翁先生只要招到65個攤位,就能拿到5萬元的提成,將來還可以長期合作。
為了招商便利,吳某還給翁先生發了一紙聘書,聘請他為文化公司的業務經理(陶瓷藝術品顧問)。
拿到聘書后,翁先生發動家鄉的親朋,邀請到了80位陶瓷藝術家來甬參展,其中一半都是江西省級的工藝美術大師。
整個展覽辦得很成功,展會結束后吳某還發來短信:八月份再搞一場,近幾天要和拍賣公司簽約及聯系酒店,你繼續招商。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展會后,翁先生就到吳某的公司上班,但一直沒簽合同。
原來說好的展會提成一直沒有兌現,翁先生和吳某提了好幾次,但對方一直拖著,后來連電話也不接了。到今年年初,不僅吳某“人間蒸發”,連公司都解散了。
這時候翁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聲稱被“忽悠”的
還有寧波本地的知名畫家
在2014寧波文化藝術博覽會的官網上,記者找到了這家公司介紹:
這是寧波一家專業的文化藝術機構,公司主要致力于當代藝術作品的銷售、展覽、推廣,目前已與大陸及港澳臺多家藝術機構、畫廊等建立了良好的資源共享平臺及合作關系。
這么牛的公司,竟然悄無聲息地就關門,這不免讓人生疑。
后來,翁先生發現,隔三差五就有人找上門來。一問,都是聲稱被騙的。而且,這些“受害者”幾乎都是“文化人”。
昨天,記者聯系了他們中的一些人。
陳先生:借款40萬元
我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吳某的,他戴眼鏡,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很有文化。朋友說,他是在寧波做工程的,后來開了文化公司,很有實力。
五年前,吳某有個項目缺錢,問我借。因為信任朋友,就答應了。當時說好月息一分六,就分批給吳某打了40萬元。去年五月,眼看著借的錢要到期了,但卻聯系不上吳某了。
電話一直不接,打他老婆的電話,開始接了幾次,后來也不接了。整整一年,就打通了一次電話。他說有個展會在弄,結束后就想辦法還錢,后來又沒消息了。
朱女士:借款60萬元
去年七八月份,我通過朋友認識了吳某,當時他的公司就開在我們小區附近。
公司面積有幾百平方米,裝修得很講究。他還說自己在寧波文化廣場內要開設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旗艦畫廊,當時讓我合伙一起搞?此庾龅眠@么大,我很心動。但算了算,一年投入要200多萬元,有點吃力就沒參與。
后來他又聯系我,說裝修費不夠,要借60萬元,月息一分五,還拿了東西抵押,我就同意了。
利息付了一個月,人就聯系不上了。我去過寧波文化廣場,人家說,裝修花了幾萬塊,后來吳某說不搞了,押金20多萬元都沒要。
畫家王先生(化名):一批寧波畫家被騙
吳某說,他以前是做建筑的,不習慣請客吃飯,后來便做起了喜歡的文化(生意)。想想大家都是寧波人,我就很支持他。
當時,他和我們交往都很真誠的,經常來拜訪。
他就搞過一次拍賣會—— 2013年7月,首屆寧波當代藝術名家作品拍賣會,挑選了19位寧波本土的書畫名家的近百幅作品,其中入選中國美協、書協的藝術家占了大部分(當時,這事還作為一樁寧波的文化盛事,被媒體報道過)。
吳某和我說,這次拍賣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對寧波本地藝術做一次集中宣傳和推廣。那次拍賣,我們圈內的人都很支持。他接收我們的作品時,也寫了收條。
拍賣很成功,結束后我打電話問,他說資金緊,晚點給錢,但一直沒有付款。聽說,很多同行的畫款他都沒給。
我們也在找他,但電話一直聯系不上。
記者調查
去年2月開始,吳某多個官司纏身
投訴人翁先生說,最近吳某的“債務人”都在傳,吳某的老婆開奔馳,吳某本人開寶馬,他們家還在江東買了豪宅。而記者采訪中,又聽到另一個說法:他們其實已經沒錢了,車子和房子都做了抵押。
對于這些說法,記者嘗試聯系吳某夫妻,但一直聯系不上。
從法院查詢的信息顯示,從去年2月開始,吳某就官司纏身。目前省內的湖州、象山、北侖、江東四個法院都有接到涉及吳某欠債的多起案子。
去年2月,北侖法院受理一起訴訟,涉案金額10萬元。
去年3月有兩起訴訟,象山法院一起案件涉案7萬多元,湖州南潯法院,涉案金額是8萬多元。
去年4月,象山法院兩起案件,金額分別是18萬多和4萬多元。
到了去年六月,其公司所在地的房東也在江東法院起訴,要求償還13萬多元。
如今,找不著吳某,一些借款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向公安報案,或者起訴到法院了。
一位借款人告訴記者,之前法院執行庭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已經聯系了吳某的老婆,讓她轉告吳某,如果再聯系不上,就要抓人了。
律師說法
債權人可向法院起訴或報警
記者就此咨詢了浙江煜華律師事務所孫佰軍律師。孫律師說,從已知的細節上看,吳某已經暴露了比較嚴重的財務問題,相關債權人可依法向法院起訴,要回自己的錢。另外,如果吳某明知自己的財務狀況已經惡化沒有償還能力,仍以高息向他人借款,借款后拒不返還,其行為就涉嫌詐騙罪,債權人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本報記者鄒洪珊
原標題: 這個“大忽悠”?游幕水嫾、陶藝家都是受害者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