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夢晗微博上有超過10萬粉絲,她將粉絲引入到微信朋友圈里向她們推銷面膜。網絡截圖
22歲海歸“神仙姐姐”微信賣三無面膜
讓很多人美容變毀容現在她銷聲匿跡了
含禁用物質“皮膚鴉片”嚴重時可致精神失常成本不足5元一片
周夢晗,22歲,河南商丘人,曾赴奧地利留學,回國后通過社交網絡售賣面膜。
今年2月,眾多買家投訴,周夢晗賣的三無劣質面膜,導致她們容顏被毀。之后,周夢晗銷聲匿跡。
買家面臨無處維權的困境,但朋友圈里和周夢晗一樣的“微商事業”仍在繼續。
這個龐大的市場,處于一片監管的空白地帶。
“神仙姐姐”的三無面膜
柯靈和她的同伴最近有點煩:她們在尋找周夢晗。
留給她們的,只有周夢晗曾在各類社交網站活動的痕跡,這些照片和視頻截圖里,周確實是一位美女,皮膚白皙通透、宛若凝脂,竟能看到反光。
周夢晗自稱使用自家面膜,這曾讓柯靈和眾多買家一樣,堅信這種面膜有奇效,她們陸續從周夢晗的微信號買面膜,并稱呼她為“女神”“神仙姐姐”。
一片蠶絲面膜,定價19元。銀色塑料袋包裝上,僅有一個鋼印的生產日期,沒有衛妝準字、生產商、廠址等任何標識。
周夢晗曾說,面膜的配方源自她認識的一位老中醫,自己再找工廠加工生產。蠶絲是她從國外進口,因為時間倉促,公司在籌備中,所以包裝簡陋,但不久就會正式上市。
問題爆發在今年年初,一位面膜使用者在微博上說,使用了周夢晗賣的面膜后,皮膚嚴重過敏。
“美容成了毀容。”柯靈是受害者之一,在近兩個月內,她搜集近50位受害者的信息。這些姑娘來自全國多個省份,在提供給柯靈的照片里,她們的面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紅腫、爆痘,甚至長毛等癥狀。部分使用者的就醫診斷是:過敏性皮炎和激素依賴性皮炎。
39位投訴者提供的信息顯示,她們買面膜的總額近7萬元。轉眼間,周夢晗“女神”的稱號就變成了“女騙子”。
自稱一年業績接近8位數
作為曾經最忠實的買家、初中同學、微信好友李美記得,周夢晗在賣面膜時表現得“十分專業”。
除了在美拍和微博上發送皮膚細膩白皙的照片,以及照片下邊看似不經意“我使用的是自家面膜”的留言外,她平均每天會在朋友圈里發送六七條關于面膜的內容,以及各種買家好評、交易打款、支付寶大額支出的截圖。
她描述自己的能量:“沒有伸手找家中要一分錢……現在(賣面膜)的成績雖然沒有達到一年8位數,但是也不遠了。”
除了零售,周積累財富的方式之一是發展下線代理。她曾經的代理之一安然說,周要求對方要么一次性以每片12元的價格買走3000片蠶絲面膜,要么交3000元保證金和3000元協約金后,每兩個月必須以16元每片的價格拿走500片面膜。
她還曾向下線代理們傳授經驗,以應對買家使用面膜后面部不適的質詢:“正確應對的方法是鎮定,這時候別心虛,說錯話。”
周夢晗在微信中對代理說:“先讓她發照片。表現你的關心與專業。然后為她分析,最重要的是問一句,你從前不起痘痘嗎?然后問最近生活作息如何?吃什么了?換護膚品了嗎?”
即便是在和受害者最后對峙時,周也一直堅稱面膜沒問題。
周夢晗消失后,受害者維權很艱難,有人到當地工商部門投訴,被以“案發不在本地”為由拒絕受理。有人去報警同樣被拒絕,對方說應找“案發地”,即周夢晗發貨地的鄭州警方來處理。無奈之下,柯靈決定走最后一條路:將于近期前往鄭州,委托律師起訴周夢晗,雖然不知道她人在哪兒。
周夢晗的父親在電話中承認已知道女兒的事情,但并不打算接受任何采訪,以及不會對此事作出回應。他自稱在杭州培訓,近期不會回商丘。
連開鞋廠、襪子廠的
都進這個行業來圈錢
在這樣一個還沒有秩序和監管可言的微商圈混,周夢晗認識的懂得面膜配方的老中醫是誰?代加工廠和她口中的各種商標、手續都在哪兒?
伊湘,朋友圈內另一位面膜售賣者,對此不以為意:“不用出門,你去淘寶上就能直接下單定制面膜,寄到你要的地址,成本價也就一兩塊。”
記者曾前往全國化妝品集散地廣州展開調查。美博城是廣州有名的化妝品批發市場,這里的很多店鋪都宣稱有自己的加工廠,可以給微商提供從商標注冊到貼牌代工,甚至出具檢驗報告的一條龍服務。
此前,廣州警方查獲非法面膜加工作坊,這種作坊往往沒有資質和手續,低劣的原料來路不明,衛生環境也不達標,但經過簡單的勾兌、灌裝、封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發到網上銷售。
“瘋狂的面膜”正是當下國內“微商”發展狀態的一個縮影。“朋友圈已被面膜占領。”不少網民最近感慨。一位從事面膜生意兩年的微商說,網民的感覺不假,“微商這么火,面膜功不可沒,去年的微商就是靠面膜撐起來的”。
有業內人士說,去年連開鞋廠、襪子廠的都進這個行業來圈錢。“朋友圈的面膜大多要三四百元一盒,一片至少要50元,但實際成本估計5元一片都不到。”
中國化妝品市場營銷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建軍介紹,面膜是目前化妝品微商界的龍頭產品,主要使用人群為25-40歲之間的女性,希望通過面膜增強皮膚彈性,補水保濕。如今,一個月使用15片、20片面膜的現象非常普遍,“面膜已經成為一種必需品,一種生活習慣”。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面膜行業取得飛速發展,增長率高達25%左右,去年一年,面膜市場銷售額達到115億元以上。另一份報告也顯示,預計到2015年中國大陸面膜市場總額將達到300億元。
然而,高需求并未伴隨嚴格的市場監管。網店、微店、郵購等銷售渠道的興起,讓一些不合格、不合法的產品逃避監督流入市場。馮建軍說:“國家目前對整個化妝品微商行業的管制,實際上是空白的。”
不要貪圖一時的效果
選擇來路不明的產品
對于周夢晗銷售的“蠶絲面膜”、黑色果凍妝的“藥膜”,一位朋友圈內的面膜售賣者只看了一眼就說,這些含有糖皮質激素,剛敷上皮膚會變得透亮,之后就會長痘、發炎,甚至長毛。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馬小玲說,有商家會在化妝品中添入糖皮質激素,使皮膚在短時間內變白變亮,然而一旦停止使用這類產品,皮膚就會突發性地變紅、發癢、長痘,也就是所謂的激素依賴癥狀。
有著“皮膚鴉片”之稱的糖皮質激素,屬于皮膚科最常見的外用藥物,具有強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用在面膜上,美白和祛痘的效果十分明顯。但我國2007年頒布的《化妝品衛生規范》中明確規定,糖皮質激素屬于禁用物質。
添加糖皮質激素的情況是否真的存在?遼寧省的大連市產品質量檢測研究院掛牌“國家日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國內化妝品檢測的權威機構。在這里,檢測人員對多款微商渠道銷售的面膜進行了檢驗。
“目前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如果使用面膜,貼一兩天就能見效,效果比較好,美白光滑細嫩的時候,就要考慮這里面是否添加了糖皮質激素。”大連市產品質量檢測研究院日化中心主任孫稚菁說:“它會讓皮膚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效果。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性的激素皮炎。用的時間長的話,對人體的機體會有傷害,比如說高血壓,嚴重一點還會有精神失常這種比較嚴重的反應。”
檢驗結果顯示,幾款宣稱見效快的面膜被檢測出含有糖皮質激素,包括氯倍他索丙酸酯、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此次檢驗標準規定的檢出限是0.03微克每克,如果糖皮質激素的含量低于0.03微克每克就會顯示未檢出。而在一款面膜中,氯倍他索丙酸酯的檢驗結果為176.12微克每克,超過檢出限近6000倍。
之前的媒體報道也顯示,部分面膜添加有熒光增白劑、糖皮質激素、防腐劑等成分,對人體有很大危害。
“如果一種護膚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那就要慎重使用。”醫生建議,消費者在挑選面膜等化妝品時,應該在正規渠道購買可靠的品牌,貪圖一時的效果而選擇來路不明的產品,可能會導致皮膚病等嚴重后果。同時,消費者也要注重自己的膚質特點和正確的面膜用法。
綜合新京報、新華社、南方周末、法制晚報、央視等報道
原標題: 微信朋友圈賣的面膜到底有多危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