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臺州學院青年音樂教師沈南南從美國歸來,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美國杰克遜威爾州立大學(位于美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州,以下簡稱JSU)學術交流活動,在這期間,他還在梅森豪爾音樂廳舉辦了個人二胡獨奏音樂會,在當地引起不小的反響。而早在去年7月,臺州學院就曾組織由15名學生和2名教師組成的代表團赴JSU開展為期11天的交流考察活動。在這些交流活動中,師生們考察了杰克遜威爾州立大學以及各大專業院系,參與了美國純正的文化課和語言課,同時也感受到了美國與眾不同的文化氣息和風土人情。

中美兩國同學一起演繹“Gillian戴帽子的貓”
1
安靜而又優雅的開放式校園
作為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度,美國隨處可見的是大片的森林和綠地。無論是寧靜的小鎮,還是繁華的大都市亞特蘭大,處處有修剪得整整齊齊的草坪以及錯落有致的樹木,讓人仿佛置身森林深處而不是繁華的都市。
JSU校園的風景給交流團一行人的印象是綠意盎然——處處充斥著草坪和樹木,而由分割的草坪所組成的幾條小徑,連接著校園的大多數建筑。沿著小徑前行,可以到達這所學校的大多數建筑,頗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感。而這片綠意帶來的除了大片的植物,還有時不時出現的松鼠、貓咪、狗等自然界的生靈,給寧靜校園帶來絲絲的生機。
作為一座美國校園,JSU校園同樣具有美國大多數校園的特點——無邊界化,簡單地來講就是看不到所謂的校門。大學融于小小的鄉鎮之中,人們可以在校園內的道路上看到穿梭其中的小鎮居民,也可以在校園的大型建筑周圍發現幢幢民居。
在交流團帶隊老師徐元紅的眼中,除了廣闊的綠地、寬敞的民居,JSU的安靜氛圍也著實讓人印象深刻。也許是遠離了喧囂的都市,又或是美國地廣人稀的本質屬性,使得這座坐落于郊區的校園顯得格外安靜,而于安靜中又帶著絲絲令人心動的優雅。沒有美國大片中飛馳而過的機車,只有時不時經過、安靜行駛的私家車;沒有行色匆匆的行人,只有午后安靜愜意的居民。
2
無處不在的熱情
一座優雅又不失生機的城池,孕育著一群優雅、活力的居民。在美國的一個月時間里,熱情是JSU師生和當地居民給沈南南的第一印象。無論是相遇在沃爾瑪超市還是校園小徑,他們總是很自然地帶著一抹真誠的微笑,向他招手打招呼。
“與國內高校不同,JSU的學生們每天都是開車上下學,全校一萬多名學生,汽車就有五六千輛,每次我步行在校園里,開車經過的師生們總是會停下車來詢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或者搭他們的順風車。”沈南南說,這種友好和熱情常常讓他很感動。
在美國學習交流期間,一直陪伴左右的JSU同學,也讓交流團的成員們感受到了熱情。“他們總是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即使已經布滿倦容,卻仍然熱心地給予同學們幫助。而這種熱情外延開來,便是一種美國人特有的活力和大膽。參觀教堂時,自愿上臺唱歌的一群群小至三四歲、大至七八歲的美國小朋友;美國課堂上,大膽發言的JSU的同學……這種美國式的活力與大膽,著實讓我們這群素來被教育為安靜、聽話的孩子大開眼界。”代表團成員、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大四學生劉倩竹說。
這種熱情不僅來自于同學,還有校長。來美國之前,同學們就得知此次出行將會受到校長的接待,同時還有非同尋常的校長宴。校長宴的地點是JSU的校長Dr.Meehan's房前的空地。到達宴會地點時,他們已經準備了一組樂隊為交流團宴會助興。宴會時,三三兩兩坐一桌,耳畔是樂隊的演奏,眼前是優美如畫的風景,嘴邊是可口的美式食物,身旁是親切的同伴和美國師生,除了快樂,訪問團成員們還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畢竟,國內的高校,學生們很難見到校長一面,更何況是在校長家里舉辦宴會。
3
互動性強、寓教于樂的美國課堂
作為十幾年應試教育的深切體會者,臺州學院的師生們對于書本上和互聯網上宣傳的自由互動式的美國教育早早充滿了期待。而十多天的美國課堂,也讓他們深深體會到了美國教育獨特的魅力。
在到達美國的第二天清晨,一節自由對話的美國課堂便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這節自由對話課的地點是International House的客廳,臺州學院的訪問團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由選擇一名JSU的學生或教師,根據情境材料進行對話,包括一些關于個人興趣的問題,諸如“你喜歡醫生還是牙醫?”“你想擁有隱形還是讀懂人心的超能力?”“想要過沒有電視還是沒有垃圾食品的余生?”等等;以及一些關于個人行為行動的問題,諸如“如果你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對話,你選擇誰?”“如果你可以選擇生活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你選擇生活在什么時候?”“如果你可以重新過以往的任何一天,你選擇哪一天?”等等。
“在這些生動有趣的問題背后,代表著美國教育對于自由個體興趣愛好的重視以及道德哲學方面的培養。”劉倩竹說。
如果說自由對話課讓臺州學院的師生們感受到了美國教育的目標,那么之后JSU教師Katelyn Williams給一行人上的英語對話課,則讓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美國課堂的互動性和寓教于樂的特點。
第一堂對話課,Katelyn在讓大家熟悉不同類型英語對話中的常用句式后,便開始分配給各組不同的對話題目,讓各組成員運用之前教過的句式展開自由對話。而在完成一輪對話后,她便要求對話中的一方進行位置的移動,從而開展新一輪的自由對話。而就是這么一輪輪的對話,讓同學掌握了美式英語不同類型對話中的常用句式。
“在這個游戲中,同學們各個竭盡所能,無論是肢體語言還是美式口語都毫不猶豫地用上,引發陣陣笑聲。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英語游戲,卻實實在在地活躍了氣氛,也鍛煉了同學們的口語和勇氣。”作為師范生,劉倩竹對這堂課印象深刻。
十多天的美國課堂,讓臺州學院的師生們充分感受到了美國課堂的互動性和寓教于樂的特點。這種以學生為本的“生本課堂”模式也讓他們豎起了大拇指。除此之外,美國教育中時時體現出不吝嗇的夸獎、對于實踐性和動手能力的重視,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對音樂的重視
JSU早在2007年就與臺州學院開始合作辦學,近年來兩校交流互動頻繁,在聯合培養留學生、組織教師代表團互訪及選派優秀教師訪學等方面都有深度合作。在沈南南去美國之前,他已經在臺州學院給JSU的留學生們上了3年的音樂課。
正是因為JSU的副校長和音樂系主任聽過他的課并且印象深刻,所以邀請他到JSU訪學。在這一個月期間,沈南南辦了3個關于中國音樂的講座,并且舉辦了一場個人二胡獨奏音樂會,向美國人介紹了中國的傳統音樂、傳統器樂以及中國的音樂史,并且展示了二胡的魅力。
“本來還擔心美國師生對中國傳統音樂、器樂和中國音樂史不了解,加上一些專業術語經過翻譯后會出現一些溝通上的障礙,但結果表明,這些顧慮都是多余的,因為音樂無國界。”沈南南說,當他介紹中國南方人的細膩和北方人的粗獷時,他擔心翻譯講不清,就用二胡拉了兩段音樂,結果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而且,美國人上課不喜歡老師照本宣科,他們更喜歡挑一些與書本內容相關,但是書上卻沒有的東西詢問老師,這也讓沈南南精心準備的課件幾乎成了擺設。不過,正因為是這樣,講座氛圍更加輕松,反響也更好。
沈南南這次出行,還讓很多美國學生了解了二胡。雖然此前,這些美國音樂系的學生在世界音樂史上看過中國有二胡這樣的樂器,但是對二胡的認識只停留在代表人物是“瞎子阿炳”這個層面,所以當他用二胡演奏時,大家覺得很新奇。
在音樂會上,他用二胡精彩演奏了一曲意大利小提琴作品《查爾達斯》時,一位學小提琴的美國學生用驚訝的表情看著他并且詢問:“你怎么可以用兩根弦的二胡拉出4根弦的小提琴作品的效果呢?太神奇了!”還有一名韓裔教師在聽到《二泉印月》后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不過,在教育資源豐富的JSU,沈南南也感受到了西方對音樂的重視。在這所大學里有很多的樂隊,比如打擊樂隊、爵士樂隊、軍樂隊,而且都非常專業。他更加驚訝于美國豐富的教育資源,因為就在JSU這樣一所大學里,名貴的樂器很多,比如價值十多萬一臺的木琴就有四五十臺,價值400萬的鋼琴每個琴房都有2臺,而且任在校學生隨意使用,這些在國內很難想象。事后了解到,這些經費大多來自國家撥款和社會捐贈。
原標題: 美國課堂讓中國學生印象深刻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