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春日暖陽照得人暖意融融。記者驅車前往臨海東部的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沿路綠意蔥蘢。眼下西藍花采收基本結束,一畦畦西藍花莖葉靜臥田地里,仿佛一座巨大的綠色寶藏庫。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冬春西藍花生產中心和重要的國際西藍花生產基地,臨海的西藍花產量約占全省50%、全國20%,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獲得,讓其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美譽。而每年產生的25萬噸西藍花廢棄莖葉,一度成了當地農業部門的“燙手山芋”。
“西藍花全身是寶,但這些廢棄莖葉對臨海而言,既是一大財富,又是一大負擔。”臨海市農業局局長蔣友輝介紹,近年來,臨海積極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西藍花生態循環產業鏈的新路子。
農作新模式:水稻—西藍花輪作
記者走進臨海市杜橋沃土糧食專業合作社場地,周邊的村民正在對西藍花進行切片加工,邊上疊著一筐筐已初加工的西藍花整裝待運。合作社技術負責人李正龍說,這些都是銷往省內有關冷凍廠的。今年64歲的他原本是杜橋鎮農技站一名干部,退休后到合作社里發揮余熱。“往年,這些半成品每噸能獲利500元,今年銷售形勢大旺,不少種植戶沒等花球長到標準球莖就采收了,利潤受到些影響。”
打開機械倉儲門,14臺烘干機高高聳立。李正龍介紹,合作社現有生產基地2598畝,實行標準化管理,機械化作業,年產稻谷1200多噸,西藍花4000多噸。“我們實行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操作,去年早稻加西藍花的畝產利潤近3000元。”李正龍介紹,去年合作社帶動當地實行水稻—西藍花輪作種植面積10500畝。“今年我們計劃種植3100畝,有望帶動當地種植面積15000畝。”
“這種模式既能有效解決政府要糧、百姓要錢的矛盾,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理化性質,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克服連作障礙,提升產品品質,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臨海市農業局副局長林定云說,這非常適合在臨海市東部沿海平原西藍花主產區推廣應用。“如果臨海近10萬畝西藍花種植區都實行水稻-西藍花輪作,這對臨海的穩糧增收和西藍花產業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李正龍也有隱痛。廢棄的西藍花莖葉,任由其在田地里腐爛,搞了一輩子農業的他大呼可惜。“在田里增加土壤有機質當然好,但全部白白浪費了太可惜。我們資金、場地等還存在短板,不然可以對這些莖葉進行加工。”
產業新業態:育苗、產、銷一條龍
走進臺州翼龍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徐友興正接待完一批客人。70多歲的他還在農業一線工作著。“去年秋季,我們西藍花育苗670萬株,這還是回絕了半數訂單的數量,苗圃地方不夠。”徐友興說,農戶供種,公司代為育苗,不僅農戶省工、省成本,幼苗成活率更高。
不僅育苗,公司還自有種植基地面積4380畝,涉及農戶233戶,公司以市場價收購。目前,企業的西藍花鮮銷以國內市場為主,脫水加工干品主要銷往歐美市場,去年產值4300萬元,利潤100多萬元。徐友興說:“莫小瞧一個西藍花,里面學問大著哩。”
在老徐的辦公室,記者還碰到了前來了解肥藥雙控情況的臨海市上盤鎮西藍花合作社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尤淑林。“西藍花只需在育苗階段噴灑少量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移栽到田里后就不需噴灑藥了。我們在苗期用藥實行統防統治,這也確保了西藍花的品質安全。”
到臨海市桃渚鎮屯峙村的臨海市綠涌果蔬專業合作社時,合作社負責人鄭敬勇正為招工的事發愁。“男工240元/天、女工120元/天還招不到人。”
作為臺州首家西藍花速凍加工示范點,這家合作社主要向周邊農戶收購西藍花、黃秋葵進行冷凍加工,涉及農戶近百戶、種植面積4000多畝,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加工后,價格更高些。”鄭敬勇說。
在合作社場地上,附近村的金連妹在削白菜花,削刀翻飛,速度飛快,周圍莖葉遍地。她說:“平時做家務,閑了就來做散工。一天能賺100多元錢。”
鄭敬勇指著地上的廢棄莖葉介紹,合作社專門找了個司機貼錢處理西藍花廢棄莖葉。“他怎么處理我們不管,但據了解,一般運到一些養殖廠做飼料。”
廢物利用新途徑:加工飼料、做保健品
鄭敬勇的話首先在上盤鎮短朱村的臨海市盛輝奶牛養殖場得到了印證。
養殖場負責人吳方金介紹,場里現有奶牛存欄630頭,每天需西藍花廢棄莖葉50噸作為青飼料。“奶牛吃了這些莖葉后,產奶量更多,品質更好。”吳方金介紹,場里還利用牛糞發酵養殖蚯蚓,經發酵的牛糞還可作為有機肥供應給大棚蔬菜種植戶。
臨海市農業局產業科技科科長董友水說:“這也是循環農業的一種模式。”
看到西藍花廢棄莖葉價值的不單是吳方金,80后大學生楊鷗也利用西藍花廢棄莖葉搞起了循環農業。“豬不能直接吃,得經過加工,當做輔料。”場里還建了沼氣池,沼氣自用,沼渣賣給水產養殖戶。“他們常打電話來要。”
和吳方金、楊鷗不同,臺州市北洋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永東專門搞起了飼料廠。他做過實驗,飼喂西藍花廢棄莖葉加工的飼料后,鴨子產蛋率大大提高且品質好,肉豬的品質也大大提高,且膽固醇含量不到普通豬肉一半。“這些飼料挺暢銷。”
在王永東的辦公室,他拿出了幾小袋顏色不一的粉狀物介紹,這些是西藍花莖葉提取物,有西藍花多肽、西藍花蛋白粉等。“220公斤新鮮莖葉能提取出1公斤干品。”王永東說,利用這些提取物作為原料,可開發出對人體有益的保健品。“對高血脂、高血壓、消化系統等疾病都有良好效果。”
“我們已向國家申報保健食品證書,一旦獲得通過,即可將產品投放市場。”這位自謙“吃飽了撐著瞎琢磨”的建筑行業能手,如今手握6項專利,正準備在西藍花生態循環產業鏈的新天地里一展抱負。
原標題: 臨海西藍花生態循環產業鏈初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