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他還只是一個16歲的少年。那時的他,試圖憑借個人的力量,制止那些隱藏在溫州市區(qū)某些角落、“占地為王”式的亂收停車費現(xiàn)象。
有一次,他為此和一個亂收費的婦女打了起來。事件經(jīng)網(wǎng)絡(luò)曝光后,他在當?shù)爻闪藥в悬c英雄主義的人物。少年的家人知道這件事后,反對他這么做。之后,他給記者發(fā)來一條短信,說自己“放棄了”。
關(guān)于他的故事,錢江晚報早在2013年12月就曾做過詳細報道。
哪知道,一年多后,記者再次聽到他的消息,是關(guān)于他涉嫌犯罪。巨大的反差,讓人措手不及,記者好半天才緩過神來。
在此前的報道中,我們?yōu)檫@個少年化名為項超。
事情的經(jīng)過大致是這樣的:前兩天,溫州的微信朋友里,有網(wǎng)友披露,項超利用微信做公益,并以此為名募集到了一筆善款。網(wǎng)友爆料說,項超挪用了其中的近兩萬元,買了iPhone等私人物品。隨后,項超在電話中向錢江晚報記者承認,的確用善款購買了心儀的手機、相機及電腦。
在這兩天的采訪中,溫州當?shù)匾恍┕娼M織聯(lián)系上錢江晚報記者,稱已將少年從公益隊伍中除名,并向派出所報了案。隨后,項超自首,當?shù)鼐揭陨嫦釉p騙罪對他立案。
一個還不到18歲的孩子,一年多時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導致他的人生發(fā)生如此的劇變?
“公益少年”向記者承認
用善款買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錢江晚報記者印象中,一年多前的項超,瘦瘦的、小眼睛、卷發(fā),長得挺斯文。怎么看,都不像一個涉嫌詐騙的人。
幾天前,記者看到網(wǎng)上的帖子后,立即給他打了電話。
“有。”電話那頭,項超對網(wǎng)友挪用善款的指控,回答得很干脆。
項超說,剛開始,他的確是在做公益,和一些愛心人士一起到永嘉縣巖坦鎮(zhèn)溪下小學助學。為此,他還注冊了微信公眾號,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注該學校的孩子。活動發(fā)起后,溫州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但在助學過程中,有些熱心人主動提出捐錢。不久,就陸續(xù)有人把錢匯進來,總共有兩萬多元,目前這筆錢已被他花光。
項超坦承,他是起了貪念,為了追求時尚,他花了6000多元買了部蘋果6 Plus手機。為了助學過程中能更好攝影、做視頻,他還買了一部佳能單反相機和一臺華碩筆記本電腦。
他解釋說,有四五千元善款是用在了助學上:他請禮儀公司做了一個公益視頻,刻了200來個光盤分給愛心人士,還買了一些學習用品送給了學校。
這件事,在當?shù)厥艿搅撕艽蟮年P(guān)注。隨后的幾天,項超并不排斥采訪,對自己做的事十分坦誠。前天,他向公安機關(guān)自首。他說,愿意用自己的壓歲錢,補上這筆善款。
不過,到昨天,記者試圖再次聯(lián)系項超,他的手機卻關(guān)機了。
公益及愛心人士相繼報案
稱“這個孩子做了一些不可原諒的事”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早在項超向公安機關(guān)自首前,當?shù)嘏沙鏊呀?jīng)接到了相關(guān)人士的報案,其中包括公益組織的負責人,還有一些是被項超騙了錢的愛心人士。
民警說,目前,對于項超挪用善款買的手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都已被扣押,而他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取保候?qū)彙0讣谶M一步調(diào)查之中。
阿讓(化名)是最早報案的人之一。事業(yè)有成的阿讓,利用空余時間做慈善。他說,自己跟項超并不算熟,“這樣對待一個孩子(指報案),更多的是無奈……他確實做了一些不可被原諒的事。”
阿讓說,項超在溫州的公益圈小有名氣,“在項超的名片上印著眾多頭銜,但絕大部分頭銜,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并沒有得到相關(guān)組織認可。”
項超每次在參加活動時,只出示過“溫州市萍姐動物保護中心”的正式證件。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lián)系上了這個民間公益組織的負責人“水心阿姨”,她說,項超是去年10月加入組織的,但他們于3月3日就公開發(fā)表了將其除名的公告,聲明項超不能再以該中心的名義開展各類活動。
“水心阿姨”說,她后來經(jīng)人證實才知道,項超利用公益組織的名號,將愛心人士的善款直接匯到了自己的個人賬戶,然后花掉了。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阿讓和“水心阿姨”都表示,他們之所以這樣對一個未滿18歲的少年,事實上,是在挽回一些愛心,“不能讓身邊的公益人士因為他的存在,而寒了原本的愛心。”
曾給他匯過款的人:
“認識第一天,他就不停地催錢”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拿到了部分向項超個人賬戶匯款的名單。名單中,大家給他匯款的金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其中,陳女士給項超匯款的數(shù)額最大,有5000元。說起這段經(jīng)歷,陳女士說,“現(xiàn)在回想起來,整個過程,他就是在不停地索捐,讓人生疑。”
“那時臨近過年,經(jīng)一個一起做公益的朋友介紹,我認識了他。”陳女士說,認識的第一天,項超就給她不停地打來電話,至少有四五個,“他說,他們在做一個公益活動,現(xiàn)在急需買一些文具用品,當天就要錢。”
隨后,項超給陳女士的微信里不停發(fā)他做公益的照片,還有打著他各種頭銜的名片,并一直強調(diào),“我不是騙子。”
陳女士說,他們有一幫做企業(yè)的朋友,有空也一起做公益,幾千塊錢對他們來說,不算什么大數(shù)目,“看到這個孩子這么誠心,我就電話聯(lián)系了他做慈善的那所學校校長,校長電話里說,這個少年確實在給他們做公益,然后,我就放心地把錢打了過去。”
錢江晚報記者又聯(lián)系上了那所學校的金校長。金校長說,他們是一所山區(qū)學校,在這里讀書的孩子,年齡跨度從小學到初中都有,“項超確實帶來了一些人給我們學校捐學習用品,但他從來不說,哪些東西是他用善款買的,哪些是別人直接帶來的。”
陳女士說,如今看來,項超似乎是有計劃地在騙錢,“而這樣的行為,讓我們都感到很痛心。”
記者手記
少年的公益之路
為何走偏
一個未滿18歲的少年,他的人生之路,到底是怎樣走歪的?
實際上,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從小到大,他過得并不幸福。知情人士稱,在項超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
一些接觸過項超的人說,這個孩子因為得不到應(yīng)有的管教,他很早就不讀書,即使在上培訓班的時候,也經(jīng)常缺課。
“之前做的那些事(指反對亂收停車費),受到了社會的關(guān)注。還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虛榮心得到滿足的同時,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最終丟了底線。”一位曾跟項超一起做過公益的人士這樣說。
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在溫州,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民間公益組織,有一些管理并不完善。
“這個孩子是個聰明人,在無數(shù)次參加活動的過程中,看到了其中的‘漏洞’,并加以利用了。”一個公益組織的負責人對錢江晚報記者說。
蒼南縣壹加壹應(yīng)急救援中心(目前已成立壹加壹公益聯(lián)合會)正式登記注冊于2008年,是全國首家正式登記注冊的民間應(yīng)急救援組織。這個組織的理事長張炳鉤介紹,目前壹加壹共有三個以組織名義開辦的賬戶,所有賬目都通過這三個賬戶走,不通過私人賬戶。
然而,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擁有一個公共賬戶,并不是每個公益組織能做到的。
“不是打著任何公益的旗號就可以去做慈善募捐。”昨天,溫州市慈善總會秘書長李春芳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個人或者單位事實上都沒有資格,以公共慈善的名義去組織募捐,“如果溫州的民間公益組織能再規(guī)范一些,或許就會少一些類似項超的不幸。”
話說回來,項超還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在他偏離人生軌道的時候,有這么一個人或一個機制,及時地制止了他的行為,這個孩子未必就會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這也是全社會都需要反思的問題。
原標題: 一年多前16歲的他曾名噪一時 “公益少年”為何深陷詐騙泥淖
看臺州新聞,關(guān)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