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浙大“礦爺”用眼過度做了手術 愛惜眼睛謹慎刷屏
2015年02月11日 來源: 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通訊員 傅躍增 應曉燕 孫潔 記者 黃淼君

  在浙江大學,如果不知道“礦爺”是誰,絕對是落伍了,因為他把一門艱澀難懂的微積分上得人人喜歡。“礦爺”就是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微積分課程負責人蘇德礦(本報2014年9月9日五版曾經做過詳細報道)。但是關心“礦爺”的人會發現,這個微博達人2月7日竟然沒有發一條微博,這樣的情況在他開微博給學生釋疑解惑后,是極其罕見的,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2月8日下午2點多,“礦爺”在微博上發了條消息:因為過度用眼,他去浙二眼科中心做了個雙眼視網膜裂孔激光光凝手術,這是一種預防視網膜脫落的手術。在微博的最后,他呼吁:愛惜眼睛,謹慎刷屏。

  在這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不用手機刷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礦爺”都微博呼吁了,你還刷屏嗎?

  蘇老師(礦爺)平時的工作狀態如何?

  從2013年2月底開始,蘇老師專門開設一個微博給學生答。學生將碰到的疑難題目發到微博上,他馬上給予回復。在短短一年時間里,蘇老師就發了11600多條微博,平均一天要解決15個問題,考前復習高峰期大約要回復100多條,平均每天花三至四個小時在微博上答疑上。

  昨天,記者找到浙二眼科中心為蘇老師動手術的醫生——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白內障科主任、浙江醫學會眼科分會副主委徐雯。

  “蘇老師自己警惕性很高,因為眼前出現了許多小黑點,他就馬上來就診了。”徐主任說,蘇老師本身就有近視1000多度,屬于超高度近視人群,是視網膜脫落的高危人群。

  在大多數人看來,近視的人只要成年后,近視的度數基本穩定了,眼睛怎么用都沒有關系。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高度近視的人群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有家族遺傳性,另一類是后天用眼不當造成的。像家族遺傳性的,即使成年了,近視度數仍舊會加深;而后天獲得的,雖然成年后近視度數不太會加深,但會出現許多并發癥狀,比如干眼癥、視網膜脫落等。”徐主任說。

  所以,高度近視的人,建議定期到專科醫院做眼底檢查。蘇老師因為深愛他的教學工作,痛并快樂地活躍在微博上,好在警惕性比較高,當眼前出現小黑點后,馬上來就醫。

  “我們馬上進行了眼底篩查,發現蘇老師的視網膜上已經出現了一個裂孔,于是用激光進行修補。如果不做這個修補,裂孔發展下去的結果就是視網膜脫落。”徐主任說,蘇老師做的是一個預防視網膜脫落的手術。

  視網膜脫離原因很多,除了疲勞用眼、劇烈運動,甚至有的人只要打個噴嚏都會發生,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如蘇老師那樣幸運,有早期表現癥狀,有些人突然就視網膜脫離了。在所有這些因素中,過度用眼是可控的。

  所以雖然做了預防手術,徐主任還是希望蘇老師回家后能好好休息,不要過度用眼,因為高度近視以及超高度近視人群,眼睛真的傷不起。

  昨天是徐雯醫生的門診日,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到下午2點多,她還在看門診,她說每年寒暑假的門診,都是這樣的加班節奏。今年寒假的就診高峰,從2月9日正式開啟,預計今年浙二眼科中心的就診人群不會少于往年,至少3千人次,其中一半是因為用眼過度來就診的中小學生。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眼科主任呂頌誼表示,除了寒暑假就診高峰,其實每個星期的雙休日,是眼科的就診高峰,大約七成患者是中小學生,也是因為用眼過度。不過,除了中小學生,上班一族來就診的也不少。

  “從整體就診人群來看,大約10%的人是因為用眼過度來看門診的。”呂主任說。

  浙江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張志勇說,在門診中因為用眼過度,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導致視網膜脫落或者黃斑出血,最常見的是干眼癥。

  “我們門診中,看干眼癥的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人是因為長期刷手機刷出來的,低頭一族要警惕啊。”張醫生說,這些人的年齡大多在30至40歲左右。

  在門診中,眼科醫生還普遍感受到一個新情況:眼科疑難的病例多起來了,老花眼的發病年齡有提前傾向了,像青光眼、白內障等發病率從一度下降的趨勢又重新上升了。

  “用眼過度是導致眼睛出問題的一個普遍原因,眼睛也和身體一樣,一旦疲勞就容易出狀況,而且眼睛和身體一樣,年輕人的抵抗力強一點,老年人的抵抗力弱一點。”呂頌誼主任說。

  浙大“礦爺”,刷屏刷出視網膜“裂孔”

  [故事]

  寒假就診者一半是因為用眼過度

  [調查]

  前陣子,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三位醫生直接拿自己家的熊孩子做用眼實驗,得出了一個“看手機10分鐘對眼睛的損害程度等于看電視30分鐘”的結論。

  手機和電腦為什么對眼睛有這么大的殺傷力呢?浙江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張志勇博士問了記者一個問題:如果你長期盯著一盞燈看,難不難受?

  難受,這就對了。張醫生說,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對于人的眼睛來說就是一盞燈,因為這些電子顯示屏發射出來的是一種藍光,而人眼睛里的細胞一般是接受紅、黃、藍三種光,當你長期盯著電子產品的顯示屏看時,等于就看一種藍光,相當于讓本來三個人干的活都一個人干了,當然更容易疲勞了。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眼科主任呂頌誼則從用眼的耗氧量上進行了分析。當你看東西的時候,眼睛也相當于你的肌肉一樣在運動,需要消耗氧氣,當眼前的物體越小,眼睛的耗氧量就越大,就越容易疲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手機比電腦、電視等屏幕相對大一點的電子產品更容易讓眼睛疲勞。

  “不過書本除外,雖然書本的大小比電視或者電腦屏幕小,但看書的時候,是折射光,即光源照射到書本上再折射到人眼中,而電子產品是直射光,即自身發出光線進入人眼,所以比看書更費眼。”呂主任說。

  在聽說蘇德礦老師眼睛動手術的消息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眼科主任呂頌誼發出了一個感嘆:時代變遷給眼科也帶來了許多變化。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從醫情況,給我們梳理了一個近視患者中患病原因的變遷。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呂主任說,眼科的人感覺工作很輕松,因為當時的人很少有近視,那個時候,看書的人不多,近視的更少。走在大街上,如果看到一個戴眼鏡的,大家都用敬仰的眼神看他,因為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學術大牛。

  從1977年恢復高考后,眼科醫生明顯感覺到近視的人多起來了。不過和現在比,還是小巫見大巫,那時來門診看近視的人,往往是考試中的“戰斗機”,為了考上大學拼命看書,導致近視。

  從上時間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門診看近視的人群中,小孩子開始冒出來了,而且越來越多。一問原因,不少孩子是玩游戲機玩壞的。

  近5年來,門診看近視的人群猶如錢江后浪推前浪,各種年齡段的人都出現,除了小孩子,年輕人、老年人都有,當然年輕人和老年人并非是因為近視度數加深,而是因為刷手機、玩電腦等過度用眼導致出現了各種不適癥狀。這些刷屏的人中,相當一部分是知識分子,這些人本身就是近視患者,刷屏過度,更容易造成眼部問題。

  電子產品對眼睛損傷比書本大得多

  一個眼科老主任眼中的近視眼變遷史

  預防“網脫”,就要“脫網”

  視網膜脫落,在眼科醫生口中被簡稱為“網脫”。其實要愛護眼睛,遠離網脫,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脫網”。

  “現在你隨便抬頭一看,周圍的人不是在上網玩電腦,就是低頭刷手機。愛護眼睛,必須要控制使用這些電子產品的時間。”呂頌誼主任說。

  “學生上課一節課一般45分鐘,電視連續劇一集最多一個小時,這樣設置都是有科學道理的,就是提醒我們長時間用眼后,要適當休息放松。”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說,放松方式可以很簡單,比如閉目養神,或者站起來動一動,讓眼睛休息一下。

  冬天大多辦公環境都會用空調,人的皮膚感覺干,眼睛也會很干。徐雯建議大家多喝水,既給身體補充水分,也給眼睛補充水分。

  “要讓眼睛定時休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如果實在做不到,我建議大家把辦公室的座椅調高一點,將電腦屏幕放低一點,因為這樣眼睛看屏幕的時候是朝下的,眼角膜暴露的面積小一點,水分蒸發就少一點,干眼的發生概率也相對少一點。”浙江醫院張志勇醫生說。

  不過,所有眼科醫生一致認為:信息化時代,全民使用WIFI上網的時代,同樣要注意用眼衛生。簡單說,就是看手機的時候要保持一定距離,就好像小學生看書一樣,保持30厘米距離;將手機屏幕明暗對比調低一點;控制刷屏看電腦的時間,至少一個小時左右能休息一下。

  最后,和給所有小學生的建議一樣,刷屏一族們,請你多做戶外運動,因為戶外運動是目前已知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最佳方法。

原標題: 浙大“礦爺”用眼過度做了手術 愛惜眼睛謹慎刷屏

標簽: 眼睛 近視 眼科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金子琳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