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漂泊在外的人們最渴望的是回家團聚。但是,現實總是那么殘酷。催婚、沒錢、攀比……各種問題讓人壓力山大,無奈地成為恐歸族。面對“恐歸”心理,我們該如何應對?專家建議,應營造輕松、無壓力的人際關系氛圍,讓“恐歸族”不再“恐歸”。
原帖
@人民微博:工作怎么樣、對象找到沒、工資拿多少、房子買在哪……諸多“拷問”,被視為“比春運更難熬過的年關”。從“拷問癥候群”到“過年恐歸族”,銘刻在中國人文化基因中的“春節”烙印,正被重新詮釋。過年回家你“壓力山大”了嗎?
跟帖
吳召召:恐歸族請放下自己那沒必要的自尊,回家多陪陪父母,別到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待。
53把你寵壞:怕催婚,但不恐歸,因為在外頭也經常被催!
想樂會珍珠:我就怕家人催我結婚,過了年就28歲了,可我還是不想結婚。
重口味的豬腰子:本身就沒錢比什么都恐怖,什么都離不開錢。
記者求證
現象
大齡剩女因被催婚而“恐歸”
小梅最近心情不太好,因為前幾天晚上她在電話里跟母親吵了幾句。起因是老問題,母親又在催婚了。
小梅是椒江人,今年30歲,過完年就31歲了。大學畢業后,她留在杭州,先是進了一家小網站做編輯,期間換了幾份工作,現在在一家服裝公司做文案。工資每個月8000多元,不算多也不算少。相比工作,小梅的愛情道路有點坎坷。大學時,小梅談過一個,畢業前分手了。工作后,小梅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拖拖拉拉之下,轉眼成了大齡剩女。
小梅倒不急,覺得一個人生活也挺好。但她母親很急,每次打電話都會聊到對象那點事。從大前年開始,小梅每次春節回家時,她母親都會安排她去相親。而親戚問得最多的也是有沒有男朋友,這讓小梅煩不勝煩。
春節即將來臨,小梅的心情很復雜。“我當然想回家陪陪爸媽,他們平時在家也挺孤單的。但一想到各種催婚,自己的各種隱私被問個底朝天,我的壓力就好大。回家真是個很讓人糾結的問題。”小梅說。
沒賺到錢,覺得沒面子回家
大齡剩女因為被催婚而“恐歸”,一些在外做生意的臺州人則是因為沒賺到錢而不愿意回家。
黃先生是溫嶺人,在內蒙古赤峰做批發生意。黃先生的兒子小黃高中畢業后,也去了赤峰。以前,生意不錯的時候,每年黃先生一家過年會坐飛機回家,還帶回不少內蒙古的特產。
但近幾年,黃先生的生意不那么好了,還被人騙了錢,經濟上頓時有點捉襟見肘。“錢沒賺到,覺得沒面子,過年回家開銷大,大家又喜歡攀比,所以我爸決定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小黃說。
路費太貴,還是不回了
史明菊老家是四川眉山,13年前和丈夫來到臺州,兩人都是清潔工。13年來,兩人過年很少回家。
史明菊說,從臺州回眉山,先要坐大巴到金華,再坐火車到成都,然后又要轉大巴。如果火車是慢車,路上要花將近40個小時,路費要1000多元,太貴了,還是不回去了。
漫長的旅程和高昂的路費,澆滅了他們回家的想法。
父母
希望孩子多回家陪陪我們
陳阿姨家住黃巖,兒子在寧波一家貨運代理公司上班,畢業已經4年了。雖然離家不遠,但兒子很少回家。
陳阿姨說,兒子一般一年回家兩次,國慶和春節,回來跟我們交流得也不多。平時打電話給他,他也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幾句后就匆匆地掛了。去年春節期間,有親戚直接問他收入多少,怎么還不找女朋友,他當場就翻臉了,還直接跟親戚說不要多管閑事,弄得氣氛很尷尬。
“兒子之所以不愿意跟長輩多交流,一方面是性格比較內向,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收入不高,又沒有女朋友,壓力比較大。其實,我們做家長的對孩子要求也不高,不希望給他太大壓力。他能多回家,多陪陪我們就好了。”陳阿姨說。
專家
對“恐歸族”應加以引導
臺州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曾其海認為,“恐歸族”這一群體的興起并非無本之木,背后有著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原因。
曾其海認為,現在的“恐歸族”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如今交通、網絡的發展使得縮短了空間上的距離,回家變成了一件方便的事,因此春節回家在他們心中的重視程度大不如交通網絡不發達的過去。另外,在外打拼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農村地區,對于他們來說大城市相對于經濟欠發達的農村來說,更加自由和繁華,顯然更加富有吸引力,所以春節回家意愿不太強烈的他們自然是“恐歸族”群體的一大組成部分。
曾其海說,如今的一部分習俗也是阻礙“恐歸族”群體春節回家的力量。“如今人情物化使得逢年過節的經濟壓力增大,這使得有相當一部分在外打拼沒有達到預期的人覺得無顏回家面對親朋好友,”他解釋道,“同時中國有許多家長親戚會對未婚的晚輩催婚,無形中會給人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
那么,應當如何正確對待“恐歸族”群體興起這一社會現象呢?曾其海認為,與其對其進行斥責,不如加以引導。“在這一點上國外就做得很好,非常注重保護類似于婚戀、收入之類的個人隱私。對于‘恐歸族’這一群體,我們該做的就是移風易俗,將其引導到健康的文化習俗中,營造輕松、無壓力的人際關系氛圍。”曾其海建議。
原標題: 臨近春節,你成“恐歸族”了嗎?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