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從未離身,卻不斷收到交易提示短信,卡里的錢一天一天“飛”走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來是被黑客盯上了。
一個17歲的“黑客”,竟然通過自學編程,帶領一批人在網上大肆盜刷別人銀行卡,涉案金額近15億元。近日,廣東省公安廳通報了2014年全省公安機關“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總體情況。記者了解到,這名“黑客”自學編程,在看守所里還在自學計算機的C++編程語言。
案發:上千銀行卡遭蹊蹺盜刷
2013年5月到7月,國內某商業銀行連續發生多起銀行卡被網上盜刷案件。據報道,從2013年5月份開始,某商業銀行不斷接到客戶投訴,自己的儲蓄卡被盜刷,里面的錢不翼而飛。這些被盜刷的銀行卡,都是在多天內被連續小額盜刷,單次被刷掉的金額最少才幾十元,最多不過幾百元,主要被用于購買Q幣,游戲點卡、話費充值等小額支付。
“錢是怎么丟的?”最初的懷疑是個別客戶銀行卡信息被不法分子測錄后遭遇克隆盜刷,但越來越多的盜刷現象集中出現,“有一、兩百人在幾天之內集中被盜刷”,案件引起公安部重視。經查,發現涉案客戶多達近千名,涉及全國多個省市,他們的遭遇大都基本相同:卡從未離身,卻不斷收到交易提示短信,儲蓄卡里的錢“蹊蹺”的一點一點減少。
經深入排查,一個以廣西河池人葉某為首的特大黑客網絡攻擊盜刷銀行卡犯罪團伙浮出水面,該犯罪網絡一是由葉某利用自編黑客軟件,通過互聯網批量提取客戶銀行卡信息;二是網上中介人員層層轉賣葉某竊取的大量銀行卡信息;三是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上尋找銀行網上支付、第三方快捷支付等支付漏洞,將葉某竊取的銀行卡信息在網上大肆盜刷或轉賬牟利。
黑客經歷:自學編程曾想開網吧
2014年5月8日,廣東警方抓獲葉某、譚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繳獲用于作案的電腦11臺、POS機13臺及大批涉案物品。在主犯葉某的電腦中查獲16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賬號,其中可以直接網上盜刷的銀行卡信息19萬條,涉案金額14.98億余元。
主犯葉某年僅17歲,廣西河池人,“人很聰明”,負責該案的警官都忍不住感嘆到:初中畢業,既不懂英文,也不會高數,自學成了一名黑客高手,“而在專業人士看來,英文和高數是學編程的兩項基本能力。”
據了解,葉某父母離異,家里比較困難,14歲初中畢業之后,沒有繼續讀高中,而且去了一家網吧打工當網管,幾個月之后,覺得掙錢太少,于是辭職自學網絡技術,他的愿望是開一家網吧。
負責該案的警官介紹,葉某有自己的方式去學編程,靠著網上自學和去一些黑客的QQ群里交流,幾年下來,他也成了一名黑客高手。“他一直在自學,甚至進了看守所后,他都在自學計算機的C++編程語言。”
作案手法:建立個人信息大數據庫
辦案民警介紹,網上盜刷與傳統的克隆銀行卡盜刷最大的區別在于,網上盜刷是非接觸式的,不需要銀行卡,只需要獲得你的賬戶信息,完全發生在虛擬的空間中,甚至案犯之間都彼此從未見面。
他們的作案手法,一般都是從網上搜索開始,收集或者盜取個人的相關信息,比如郵箱、身份證、家庭住址、手機號、QQ號、注冊資料等,再通過自己編寫的軟件將這些信息進行匹配,組成數據庫,這就形成了黑客的“大數據”。
“只要你上網,你就有可能在網上留下你的相關信息,而黑客所做的就是將你的這些信息關聯起來。”辦案民警介紹,分析你在互聯網上的軌跡,對各種各樣的數據進行匹配,一旦匹配成功,就有可能獲得你的銀行賬戶信息。
原標題: 17歲黑客破解19萬條銀行卡信息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