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評論 正文
贏了比賽,獲得文明
2015年01月16日 來源: 錢江晚報 評論員高路

  中國足球以一個2:1的比分小組率先出線,在綠茵場上交出了一張讓國人滿意的答卷,而在看臺上,球迷也以另外一種方式得了滿分。一組球迷事后撿拾垃圾的照片在網上口口相傳,獲得了一致的點贊。

  大家都見慣了活動過后一片狼藉的場面,冷不丁冒出這么一群可愛的球迷,大伙都眼前一亮。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雙豐收,有擔當的球員和有擔當的球迷,這樣的比賽才賞心悅目,才能讓人回味無窮。

  其實這原本算不得什么可驕傲的事。首先,垃圾是自己產生的,當然得自己把它帶走或丟進垃圾桶里,把清掃垃圾當成環衛工人的活,一副花了錢就得享受服務的派頭,是擺譜充大爺。其次,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這種事在一些國家已經解決了,隨身帶一個袋子,走到哪收到哪。我們現在還物以稀為貴,一臉驚艷的表情,其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

  只能說他們做到了本該做的事,可這本該做的事在現實的語境中又是如此稀缺。“走到哪丟到哪”是很多人的老毛病,長城外垃圾隨處可見,梅里雪山的雨崩村山口方便面的盒子堆成了山,甚至圣潔的珠穆朗瑪峰也被垃圾困擾。武漢一個生態論壇的會場上,眾專家談起生態保護口惹懸河,可開完會,扔起垃圾來也毫不含糊,礦泉水瓶之類的垃圾丟得到處都是。相較于這些不堪入目的場面,這一幕的出現無疑會讓人動容。

  你扔一塊垃圾很容易,扔在大街上問題不大,大不了環衛工人辛苦一點,可是你在黃山、雪山這樣的地方扔,別人就得冒著生命危險把它撿回來,你的隨性換來的可能是別人的麻煩,這顯然不是一個文明社會應該有的現象。

  一部分球迷撿拾垃圾的背后其實是更多球迷的隨意丟棄。這是現實,無法回避。多少年養成的習慣不是一兩天能改變的,但不改變就永遠會是壞習慣。文明是一種自覺的行動,靠指責他人不能解決問題,先嚴格要求自己,才有資格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是責任的主體,不存在你我他之分。等是等不來文明社會的,坐而論道不能解決問題,改變自己總比改變他人要容易些,所以,別拿別人怎么怎么樣當借口。

  球迷撿拾垃圾,貴在自覺。從“走到哪丟到哪”到“走到哪收到哪”,由個體的自覺再到集體的自覺,這需要過程也需要時間,不應該小視個體努力的能量,一個人這么做了就會有一群人這么做,一群人這么做了就可能演變為社會的集體行動。讓這樣的行動在習慣和生活方式中沉淀下來,我們就離真正的文明大國不遠了。幾名球迷在網上激起的波瀾就表明,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但只要行動起來也能很迅速。

  國人需要從粗枝大葉的習慣中解脫出來,從粗放型的生活方式向內斂型的生活方式轉變。塵歸塵、土歸土,生命輪回五谷輪回,這是生活方式的更高境界。在與大自然的平等對話中取得生態和內心的平靜。從這個意義上,比拼消耗比拼排放其實是低級趣味,“走到哪丟到哪”也許很快意,但“走到哪收到哪”,可以更文明。

 

原標題: 贏了比賽,獲得文明

標簽: 足球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