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孔愛卿(左二)向參觀者介紹展品。
“難忘的1955年1月18日,東海浪起伏,藍天盡朝暉。陸軍的雄壯威武,炮隊的嚴陣以待,海軍的各式艦艇,空中的銀燕舞飛……”一首《一江山島之戰》歌曲勾起人們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的記憶。
1月5日到8日,海門老街的古玩商會舉辦紀念一江山島戰役勝利60周年專題藏品展。150多件有關一江山島戰役的報紙、書籍和徽章等資料免費供有興趣的市民參觀欣賞。這些都是孔愛卿數十年來精心收集的藏品。
軍人情結走上紅色收藏之路
孔愛卿是臺州人,中國紅色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收藏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副主任,臺州知名的紅色收藏家。
“我走上紅色收藏的道路,跟我的家庭環境和親身經歷是分不開的。”孔愛卿的父親孔照根是一名老兵,曾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解放一江山島戰役,“受到父親對部隊革命戰爭歷史的教導和熏陶,我從小就對軍人充滿敬意和向往。”
“我的岳父也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的戰斗。”由于當時我國海軍力量不足,征用當地百姓的機帆船,孔愛卿的岳父張金生是一名船老大,受征參加了戰斗,“他的雙腿在運輸兵員時被守軍的炮火擊中受傷,為此還受到過政府的嘉獎。”
“我自己也下過鄉、當過兵。兩代人的經歷讓我對一江山島戰役的收藏情有獨鐘。”孔愛卿說。
“解放一江山島可以說是中國的‘諾曼底登陸’,當時全國很多報紙都報道過。”看著陳列的早已泛黃的《內蒙古日報》、《湖南青年報》等報紙,孔愛卿告訴記者,這些資料最直接、最真實地向后人再現一江山島戰役的過程。
用紅色藏品傳播愛國精神
孔愛卿回憶,一次去北京開會的時候,他偶然間發現全國其他地方也刊登了解放一江山島的消息。“第一感覺就是驚訝,沒想到能在外地的報紙上看到家鄉的戰役消息,就特意帶回家保管好,從此產生了收集一江山島戰役資料的興趣。”
“肚子可以餓,真品不可丟。有時在外淘寶,買了返程車票后錢花光了,只好餓肚子回家。”孔愛卿說,甚至為了將心儀的藏品帶回家,他把妻子送給自己的金手鏈和金戒指全部賣掉。妻子追問為何不帶了,孔愛卿就吞吞吐吐轉到別的話題上。
“每一件藏品都能訴說一段歷史,我想讓下一代的孩子了解最真實的戰爭故事,讓他們不要忘了歷史。”孔愛卿還計劃將自己的紅色藏品搬進校園。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紀念戰爭是為了呼喚和平,不要讓中國的‘諾曼底登陸’消失在歷史中。”孔愛卿告訴記者,今年是解放一江山島60周年,希望通過展覽激勵大家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珍惜現在的生活。
原標題: 不要讓紅色記憶消失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