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喜歡學習,那可能是家長不愛學習或者不認為學習有多重要;如果孩子懶惰,那可能是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近日,一份名為《一張表說明孩子毛病背后的家庭教育》的表格在網上熱傳,引發眾多家長的關注與討論。表格中的說法是否正確?記者咨詢了杭城一些心理方面的老師,聽聽他們的說法。
孩子性格的缺陷與家庭教育有關
在這份表格中,共羅列了孩子自卑、懦弱、暴力、不懂是非等17種性格方面的缺陷,每種缺陷的后面都對應著一種家庭教育的情況,比如,孩子膽小害羞,反映出父母平時管得太多,時常責怪,包辦代替。
此外,表格還根據孩子性格的缺陷,以及所反映出的父母平時的教育模式,將家庭教育分成5類,分別是干涉型家庭教育、溺愛型家庭教育、放任型家庭教育、暴力型家庭教育,以及無文化型家庭教育。
“這個表格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性格的形成的確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杭二中東河校區心理老師邊玉臣告訴記者。不過,他也認為,在看待這個表格時應該注意,比如孩子表現出自卑、懦弱,尋找原因的話會發現家庭教育中父母其中會有一個苛求之人,但并不是說家庭中有苛求的家長就一定會讓孩子出現自卑、懦弱。
“我曾遇到過一個孩子,他就有點暴力傾向。”杭州12355青少年服務臺,同時也是杭州青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宋健男跟記者聊到其中一個案例:一個讀初一的男孩,平時和同學有點小矛盾就揚言要報復對方。后來在與男孩母親交流時才知道,男孩的父親在男孩小時用的是打罵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家長在言談舉止中所傳遞的信息能被孩子感受到,并表現在孩子以后的成長中。”邊玉臣說。
“先尊重客觀看到的孩子的現狀,再去適度引導。”杭師大附中心理老師王靜麗說,她碰到過一個學生,天生是粘性氣質,就是比較害羞、膽小,碰到這樣的孩子,父母從小就要加以引導,多與孩子親近,多鼓勵孩子。
“最怕家長事先就在心里對孩子有標準,并以此去衡量孩子,從而忽視客觀現狀。”王靜麗認為。她建議家長,盡可能多地學習對孩子成長有好處的教育方法,再挑選合適的方法加以教育與引導。
原標題: 孩子性格缺陷都是家長惹的“禍”?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