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市場亂象調查②熱線報料天氣寒冷,熱水袋不方便隨身攜帶,又不想穿得太臃腫,怎么辦?這時候,貼個暖寶寶就成了不少人的最愛。這段時間以來,被稱為“御寒神器”的暖寶寶銷售又開始火熱起來。不過,暖寶寶在熱賣的同時,也有著不少安全隱患。連日來,商報記者接到不少報料稱,有市民因為使用暖寶寶燒傷了皮膚。這是怎么一回事?

5個小時后,被暖寶寶包著的雞蛋已經變熟。
三無產品充斥市場,暖寶寶燙傷事件不斷發生
商報記者試著用暖寶寶包裹雞蛋5小時,蛋竟然熟了
事件追蹤
5角錢兩包的暖寶寶,燙傷小學生的臉
臨海的陶先生在路橋做生意,他的孩子小陶在老家四岔的曉村小學念書。12月3日那天,學校老師給陶先生打來電話稱,小陶的臉被燒傷了。陶先生一邊安排家里人將小陶送到醫院,一邊往醫院趕。“我到醫院看到小陶時,都傻了,臉像毀容了一樣,頭發、眉毛、衣服都被燒了。”陶先生說。
經了解,陶先生得知因為天冷,學校的很多學生都在校門口的小店買了一種五角錢兩包的暖寶寶來捂手,小陶也不例外。不過,在買的時候,老板沒有告訴他如何操作,小陶就自己搗鼓著。“我在熱包上按了一下,里邊的水就爆出來了,濺到我臉上,像燒起來了。”小陶說。
原來,把小陶燙傷的暖寶寶里,裝的是石灰類的東西和水。
事發后,學校把孩子們手中的暖寶寶都收了,校門口也沒有這種東西賣了。
之后,陶先生向臨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東部分局投訴。
工商工作人員調查發現,這種暖寶寶是學校門口的小店從杜橋副食品綜合批發市場的一家商戶那里進貨的。
于是,工商工作人員對這類物品進行了查扣,并要求杜橋商戶追回已售出的熱包。
無獨有偶,溫嶺的許女士也因為貼了暖寶寶,僅僅15分鐘,腹部就被燙傷。
許女士做海產品收購生意,很辛苦,她的女兒就從網上買了一些暖寶寶送給她。誰知,許女士貼暖寶寶的時候,因為貼身衣服太薄,加上暖寶寶發熱不均,才15分鐘,她的腹部就被燙傷,還燙出水泡,最后不得不去醫院去處理。
市場走訪
在售暖寶寶不少是三無產品
近日,商報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超市及小學門口的小賣部發現,市場上在售的暖寶寶產品有十幾種,包括暖手寶、暖足貼、暖宮貼、發熱貼等,有些是用中文標注,有些用日文標注,種類繁雜、良莠不齊。超市里的暖寶寶一般價格為十幾元到三十幾元一包,一包5片,學校門口小賣部一般是將整包拆分,每片以1至1.5元出售,而在夜市里賣的暖寶寶中,有不少全是外文,價格低至5角一片,不少還是三無產品。
隨后,商報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暖寶寶,共出現90多萬件的寶貝,有些店鋪自入冬以來,已經賣出了10多萬件。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是,有些滿身外文的暖寶寶,包裝上卻寫著“made in china”。記者了解到,即使是進口產品,包裝上也必須要有中文標簽,寫明相關信息。
在臨海小學門口的青青書店,商報記者看到一款橘黃色包裝的暖寶寶,售價是1.5元一片,包裝上卻連產品成分也沒有。該書店隔壁的一個店老板說,她已經聽說四岔那個學生被暖寶寶燙傷的事情,今年就不再準備進暖寶寶賣了。“這個東西確實很危險,也沒多少利潤。我們是小本生意,萬一出個什么事,何必呢?”
記者實驗
用暖寶寶包裹生雞蛋5小時
輕松煮熟雞蛋
據了解,暖寶寶的主要成分是鐵粉、活性炭、食鹽、水等合成物質,發熱原理是利用鐵的氧化反應。
當使用者把暖寶寶的真空包裝撕開后,鐵粉就會接觸氧氣,食鹽吸收水蒸氣,氧化反應的過程中釋放熱量。這種氧化反應的過程并不會產生輻射。一般來說,使用正規材料的暖寶寶,應該是經過國家質量檢測認證的,不會產生放射線。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使用劣質原料的產品,可能會包含一些含輻射的物質,長期使用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網上傳言,暖寶寶火力過猛,可以輕松煮熟雞蛋。這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昨日,商報記者在世紀聯華臺州市府大道店買了一包暖寶寶,取出一片暖寶寶裹住生雞蛋,然后放在一件棉襖里。5個小時后,記者從棉襖中取出雞蛋發現,被暖寶寶包著的雞蛋有了溫度,剝開蛋殼,發現雞蛋已經煮熟。隨后,記者又剝開蛋白,發現蛋黃也已經熟了。實驗證明,網上傳言確實是真的。
商家提醒
燙傷事件不斷,使用須謹慎
采訪中,記者看到,好多品牌的暖寶寶在包裝上都寫著防止低溫燙傷。據了解,人的正常體溫是37℃,平常皮膚的表面溫度為35℃。而所謂低溫燙傷,是指人如果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熱物體,就會引起低溫燙傷,此類燙傷痛感不明顯,但傷害深度大,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
究竟怎么使用暖寶寶才能避免受傷?
臨海下橋批發市場一位暖寶寶的經銷人員介紹,市場上暖寶寶的質量良莠不齊,個別低價質次的商品安全隱患較大。消費者購買時,千萬不要貪圖便宜,使用暖寶寶時,首先要注意不能讓其直接接觸皮膚,最好是將其貼在貼身衣褲的外面。通常暖寶寶貼在背上最為保暖,可以讓全身都感到熱量。此外,不要長時間貼在身體同一位置,更不要在睡覺時使用。皮膚熱敏感性低者、老年人和兒童等對溫度不敏感群體,盡量不要使用此類產品。
原標題: 暖寶寶是“御寒神器”還是“危險殺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