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傳輝正在向記者介紹他的葡萄園。
“客戶出錢包下我們一塊地,我們來種,農作物賣出的收益,客戶可以拿走三分之一。”
日前,陳傳輝望著幾百畝的葡萄園和自己的農家樂山莊,回想起1996年夏天。那一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陳傳輝回到老家,被分配到臨海市煙草局工作。
陳傳輝一打聽,煙草局的工資只有200多元。“當時并沒有人告訴我,200元只是基本工資,于是我就放棄了這個分配的工作,準備闖一闖。”陳傳輝說。
從上海到臺州,陳傳輝做過建材、房產中介等多個職業。直到2000年,一個念頭出現在陳傳輝的腦海里,“我想做農業。”陳傳輝說這個念頭改變了他的人生。
結緣紫薯,賺了第一桶金
為什么要搞農業?陳傳輝說,農業產出有持續性,即便今年顆粒無收,只要根還在,明年就還會長,“培育出品牌的農產品有受原產地氣候土壤環境限制,不像工業那樣,有錢就容易模仿。”
陳傳輝和農業的結緣從紫薯開始。2000年,紫薯還是新鮮事物,一斤可以賣到20多元。于是,陳傳輝在臨海尤溪開始了自己的紫薯大業。“家里有意見,爸媽覺得大學生還種地很丟人。”陳傳輝說。
怕被家里人念叨,陳傳輝很少回家,往往回家一丟下東西就走。“當時我一個人投資的,忙不過來時,還經常和農戶們一起下地里干活,最后賺了幾十萬。后來種紫薯的人多了,我就想著轉型。”陳傳輝說。
瞄上巨峰葡萄,成功轉型
轉型要怎么轉?挑選農作物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時,陳傳輝瞄上了家鄉臨海河頭的巨峰葡萄。“當時巨峰葡萄的名聲還沒打響,但確實很好吃,所以我就包下了五六畝地。時間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經過這么多年發展,今年我的葡萄收入已經有七八百萬元。”陳傳輝說。
2006年,陳傳輝把之前賺的所有錢都投入到葡萄種植上。“農作物培育周期是很長的,前幾年完全是投入,植物、承包土地和家里宅基地上的房子又不能抵押借款,所以只能跟親朋好友借。”陳傳輝說。
陳傳輝回憶,當時他開車加油都沒錢,有一年過年回家,身上只揣著100元錢,買了點菜吃了飯就窩在家里聽外面煙花爆竹聲,不敢出門。由于跟朋友借來的錢還不上,經常拆東墻補西墻,所以夜夜失眠。
用眾籌的商業模式推廣葡萄
如今,陳傳輝承包的土地已經達到了800畝,這里面只有138畝是他自己運作的,其他幾百畝是通過他所說的“土地銀行”的模式承包了出去。“我把農戶手里零散的土地承租下來,再整塊地租給有需要的人。”陳傳輝說。
“有的人租去種我們的葡萄,成熟之后我來收購。”陳傳輝說,他承租的土地最遠的一片是天臺的泥坑,其余以本地為主。但是,今年陳傳輝想了一種全新的轉租模式。
陳傳輝的這種方式和時下流行的眾籌十分類似,作為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高材生,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新商業模式的價值。“客戶出錢包下我們一塊地,我們來種,農作物賣出的收益,客戶可以拿走三分之一。”陳傳輝說。
“今年只是試驗,租出去8塊地,每塊半畝大小,2萬元3年,單單今年的產季,參與眾籌的客戶就回收了1.2萬元,這收益比銀行存款高得多。”陳傳輝打算,“明年開始大規模推廣,屆時每塊地1畝大小,5萬元3年,最終收益達不到5萬元的話,我給保底。”
陳傳輝說,眾籌能夠拓寬融資渠道,但是對于他來說,這些資金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參與眾籌的客戶會幫我們推廣葡萄,因為有他們自己的股份在里面,多賣出去一點,賺的都是自己的錢。”陳傳輝說。
深加工拓寬銷路
2009年,淘寶剛興起沒多久的時候,陳傳輝的葡萄上市了,通過網絡銷售,他開拓了一些市場。后來,他又與本地的一些服務網站、旅行社等合作,通過采摘游活動等推廣葡萄。
“由于這兩年禮品市場的萎縮,新鮮水果越來越難賣,所以我就想做深加工。”陳傳輝說,他和臺州學院合作,研制如何將他種植的巨峰葡萄制作成葡萄酒。
陳傳輝告訴記者,和赤霞珠等品種不同,巨峰葡萄制酒的工藝需要重新研發。在研發成功后,他找了一家酒廠合作生產。除了葡萄酒之外,陳傳輝還推出了葡萄果酒、垂面、豆腐皮等多種農副產品。此外,他的葡萄酒莊也已經在籌備中。
原標題: “葡萄大王”以眾籌革新傳統農業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