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周一波日前在《人民日報》刊文,批評某些領導干部擠進藝術協會當“領導”,名正言順地收錢,默許雅賄,個別人作品低劣,卻賣得很火,實際上是利用協會領導的幌子中飽私囊。
如果說,行賄者利用官員喜歡琴棋書畫、玉石古玩等等“雅好”,將現金兌換為藝術品進行行賄,謂之“雅賄”的話,那么,個別官員利用手中公權力,躋身藝術家協會,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家”,讓別人進貢名家作品、名貴器材,或賣“作品”賺錢,算不算“雅貪”?不可否認,官員中也有一些佼佼者,擁有非凡的藝術天分,甚至其作品質量不比一些所謂的專職“藝術家”差,但畢竟少之又少,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天分,還要浸淫其間、孜孜不倦,官員何來時間與定力?也不否認,個別官員入藝術協會,純屬“游于藝”,為的是尋求一個與同道中人雅集、玩賞、交流、切磋的平臺,一如王羲之的“曲水流觴”,甚至為退休生活作鋪墊,這無可厚非。
顯然,有的官員入藝術家協會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么有個讓人“雅賄”的渠道,像不久前落馬的某位有著“中國著名攝影家”頭銜的官員,其不少價格昂貴的攝影器材都來自企業(yè)家“饋贈”。有的官員入術家協會,尤其是當協會領導,是為了“作品”升值。業(yè)內人士都知道,在決定藝術作品價格的諸因素中,知名度僅次于作品藝術價值的第二大因素(趙本山的一幅書法拍了92萬元,就是這個道理),某人一旦升為國級藝術家協會領導,其作品價格一夜飆升。如一位書法家,任省協會主席時,其作品可能每平尺只有5000元,升到國級之后,就可達數萬元了。如果官員手握大權,作品價格中摻入“雅賄”成本,“潤筆費”將更加驚人。
有一定級別而又水平不逮的官員熱衷加入各種藝術協會,并擔任協會領導,固然與其本人缺乏自知之明有關,但是,一只巴掌拍不響,藝術家協會也應該自我拷問:官員入藝術家協會當領導,協會本身的態(tài)度有沒有問題?不排除有些官員入協會是強人所難、“主動獻身”,但也有一種情況,一些藝術家協會對官員尤其大權在握者,可謂“求賢若渴”,不惜“三顧茅廬”,禮請上臺。多年前,某位廳官在落馬前就任某省一藝術家協會主席時,一位副主席就表示“非常振奮”,贊美藝術的“春天來了”。
藝術家協會對官員情有獨鐘,不惜投懷送抱,原因又何在?一是為協會臉上貼金,在當下的“藝術生態(tài)學”當中,沒有什么比“領導會員”更讓協會臉上有光;二是沾公權力的光,誰都知道官員手上有公共資源,只要協會沾上光,想辦展覽或搞什么活動,還不是領導一句話的事?三是個人考量,一些協會領導熱衷“傍官”,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邊廂,那些不自量力“撈過界”的官員要反思,更要治理,公權力的邊界,不僅表現在公權與私權上,還表現在行政與藝術上。公權不能隨便伸手,伸向藝術領域也一樣要謹慎。這邊廂,藝術家協會也要面壁,自己不能堅持底線,就不要怨別人瞧不起你。做官有底線,藝術更是如此。
原標題: 官員入會,藝術協會也當反思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