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下一顆種子,終于長出了果實,今天是個偉大日子……”音樂響起來,啞鈴舞起來。伴著節(jié)奏,廣場上傳來“嘩嘩”“嘩嘩”的節(jié)奏聲。
11月20日,臨海市東湖公園南端,“東湖”石刻前,三十來平方米的場地上,15名殘疾人和著《小蘋果》的節(jié)奏,舞動著啞鈴。這群特殊的舞者,是古城街道“老徐殘疾人體操隊”成員。
從去年8月成立至今,“老徐殘疾人體操隊”走過了15個月的風(fēng)雨。37名隊員,早已愛上了體操,愛上了這個集體,愛上了一起“舞蹈”的歡樂。

沈云芳趕到時,隊員們還沒到齊。她坐在輪椅里,從無紡布袋里拿出米黃色T恤,套在了毛衣外面,還戴上紅色旅行帽。爾后,她把一條淡紫色絲巾,慢慢系在脖頸上,再整理了一下,臉上露出笑容。
在體操隊,每人都有一件米黃色T恤,這是他們的隊服。每到秋游等集體活動,他們都會自覺換上統(tǒng)一服裝,打起“老徐殘疾人體操隊”的紅色大旗。
老徐叫徐先初,67歲。這個身患?xì)埣驳臒嵝娜耍睦吨@個團(tuán)隊,只為讓大家過得開心。
“變成蠟燭燃燒自己,只為照亮你,我把一切都獻(xiàn)給你,只要你歡喜……”新的啞鈴操才學(xué)了3個晚上,沈云芳已經(jīng)很熟練。66歲的她,以前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能做操,前幾年,她在崇和門廣場看人家跳排舞,說不出有多羨慕。“你們有得跳,我們只能看。”沈云芳搖著輪椅,悻悻地走了。
44歲的趙永軍,腰部以下截癱,很少出門的他心情憂郁,維持健康只能靠醫(yī)生。他從沒想到,自己能參加體操隊。
去年8月,古城街道辦事處要組織殘疾人表演一個節(jié)目,叫信訪辦干部葉秀娟教授一套體操。當(dāng)時,街道聯(lián)絡(luò)起50多人,節(jié)目演完了,有些人因為工作忙就不來了。
但那以后,徐先初喜歡上了體操,還有些殘疾人也愿意繼續(xù)做操。徐先初就把大家攏起來,每天晚上一起做操,只要不是下大雨,一天都不曾中斷。27人的隊伍,就這樣堅持下來。
沈云芳說:“從看著別人跳,到自己跳,我真是高興。”趙永軍則在集體活動中找到了歡樂,他說:“出來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有了大家庭的感覺。”
不曾停歇的愛,三方面的支持
雖然晚上7點才開始做操,65歲的杜彩娟,每天晚上5點半出門。出門前,她帶兩個塑料圈、兩只粉色軟球、兩個紅色啞鈴,這都是做操要用的器材。
杜彩娟的紅色塑料啞鈴,長不足20厘米,拿在手里幾乎感覺不到重量,這是葉秀娟特意挑的。
作為一名志愿者,葉秀娟帶了體操隊一年3個月,每一個動作、每一套新操,都凝聚著她的心血。為了幫隊員找到合適的啞鈴,她先是上網(wǎng)查。一看,最輕的啞鈴也有半公斤,殘疾人根本拿不動。葉秀娟發(fā)現(xiàn),一種類似玩具的塑料啞鈴,又輕、又響,剛好適合殘疾人體操隊,就給每人發(fā)了兩只。
去年8月,要組織殘疾人演節(jié)目時,街道殘聯(lián)理事長關(guān)萍對葉秀娟說:“你不是會跳排舞嗎?你去教他們動作吧。”
教殘疾人跳舞談何容易?葉秀娟去網(wǎng)上搜,發(fā)現(xiàn)只有一套天津市錄制殘疾人廣播體操視頻,其他沒有現(xiàn)成的資料。一教,大家都很喜歡,葉秀娟很受鼓舞。
演出結(jié)束了,27名殘疾人堅持做操,加上徐先初熱心拉扯,就起了“老徐殘疾人體操隊”的名字。
每天晚上7點到8點半,體操隊都會一起做操。一套殘疾人廣播體操,做了一遍又一遍,隊員們對葉秀娟說:“葉老師,你能不能再教一個?”
葉秀娟犯難了,網(wǎng)上沒有現(xiàn)成的視頻,怎么辦?自己創(chuàng)造。她坐在凳子上,下肢不動,上肢舉放伸縮,前后左右,慢慢找到了套路,配上《愛我中華》的音樂,再配上彩球道具,一套《助殘球操》形成了。
一套球操,和著《愛我中華》的韻律;一套圈操,伴著《快樂每一天》的音樂;一套啞鈴操,配著《小蘋果》的節(jié)奏。葉秀娟就這樣,自創(chuàng)了3套體操,每晚“領(lǐng)舞”。
曾任臺州市殘聯(lián)主席的楊祖明,一聽說隊員們喜歡拍照片,每逢體操隊春游秋游,都會趕來拍照。細(xì)心的楊祖明還自費(fèi)把照片洗出來、過塑,給每位隊員送一份。
古城街道為隊員們購買了統(tǒng)一服裝,還配發(fā)了做操用的彩球。葉秀娟說:“殘疾人能夠開心生活,各方都愿意幫助。”
吵著鬧著愛著,一個不散的團(tuán)隊
徐先初拄著拐杖,左手拿起裝球的蛇皮袋,右手抓起一摞塑料凳,蹣跚著出門,走下一樓樓梯。他的三輪車,就在樓門口停著。
放好物品,徐先初再次上樓,拿起裝錄音機(jī)的袋子,再拿上三個捆成一扎的塑料圈。把拐杖插入車廂側(cè)的空隙后,他佝僂著腰,騎車向東湖駛?cè)ァ?/p>
每天,徐先初都重復(fù)著同樣的動作。他右腳略長,蹬車全靠這只腳,左腳只是輕輕在踏板上點一下。
6歲時,徐先初左腳殘疾。16歲開始修自行車,除了當(dāng)工人的那些年頭,他修車已近50年。騎自行車的人少了,徐先初收入也少了,電動車他又不會修。
盡管沒多少收入,7月5日徐先初還是花290元買了一臺錄音機(jī)。葉秀娟說:“老徐為這支隊伍操了不少心,他每天出門前帶凳子、球、圈和帽子,都是給隊員備用的。”
今年清明節(jié)前,沈云芳的殘疾車壞了,隊友幫她推回家。第二天,徐先初帶上工具去她家里修。因為臺州沒有配件,一連修了3天沒修好。
第四天,恰好是清明節(jié),徐先初把沈云芳推到陳民蓮家,打算拆了陳民蓮舊車上的零件來用。徐先初的姐姐叫他去上墳,他不去,姐姐很生氣。陳民蓮勸他先去上墳,徐先初說:“一天修不好,她一天就不能去做操。”那天中午,車子終于修好了。
徐先初心好,但性子直。有時候,隊員做操做快了,徐先初會批評:“為什么做這么快?節(jié)奏都打亂了!”隊員不喜歡當(dāng)眾被批評,會頂他幾句:“又不是比賽,不就是做做開心嗎?快一點有什么關(guān)系?”
徐先初和隊員鬧矛盾,陳民蓮常勸他,他不愛聽,惹得陳民蓮委屈流淚。等事情過了,徐先初又會打電話來道歉,陳民蓮就原諒他。讀過初中的陳民蓮,平時幫著整理隊員通訊錄,幫著聯(lián)絡(luò),徐先初需要她幫襯。
體操能帶給人快樂,忘了憂傷。做操前,隊員在一起吃著橘子,聊著天。被大家稱為“阿華”的林恩華,一會兒推隊員下斜坡,一會兒幫隊友撿起掉在地上的彩球。
吵著,鬧著,愛著。“老徐殘疾人體操隊”凝聚著27顆向往快樂的心。52歲的郭振華說:“其實每個人都很苦,大家一起做做操,有好處。”
葉秀娟說,希望這支隊伍,永遠(yuǎn)不散。
原標(biāo)題: 舞著,快樂著——“老徐殘疾人體操隊”的故事
看臺州新聞,關(guān)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dú)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lián)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