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之后,鐵總更應在提升管理水平,優化投資結構和效率,控制成本意識上下功夫,以體現市場化改革的紅利。如果依然過度依賴外部性的漲價或財政補貼,無疑有違市場化的改革初衷,也難免削弱助推市場化改革的動力。
辟謠!“火車票年底漲價”傳聞消息不實。近日,對于網上熱議的火車票年底漲價的消息,央視財經記者進行了多方了解,發現這是一條假消息。據悉,如果有關部門要調整鐵路客運基準票價,必須召開聽證會,否則不可能調整。(11月20日央視)
對火車票漲價的辟謠非首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辟謠源自媒體,而所謂的依據就是,有關部門要調整鐵路客運基準票價,必須召開聽證會,否則不可能調整。的確,按照相關規定,這應該是價格調整應當遵循的程序正義。但從輿論的反饋來看,此辟謠并未給公眾吃上定心丸。猜忌的生成,并非習慣性的質疑,而只是源自樸素的經驗判斷:重大價格調整需提前召開聽證會的規則雖早已人盡皆知,但先辟謠后漲價,卻屢屢成為現實。
這一辟謠會否重蹈上述覆轍,尚待觀察,但是,在價格調整的程序正義之外,火車票漲價,還有一些避無可避的實質問題。
梳理各方的漲價理由,看起來似無可辯駁,但卻疑點重重。一是,票價變動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這個大前提或不假。但是,價格隨市場浮動,是否只能是漲價?二是,票價多年未漲——所以必須漲,更是難經推敲,這兩者之間本就無必然的邏輯聯系。三,鐵總的欠賬繼續增加:截至9月末,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合計3.5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6萬億元有所擴大,所以應漲價以填補債務。
要想緩解巨額債務的擴大之勢,漲價以增收,當然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案。但問題是,按照市場化原理,一個企業要增加盈利空間,除了漲價的外部路徑,還不應忽視提升內部的管理效率,以降低運行成本。按理說,市場化之后,鐵總更應在提升管理水平,優化投資結構和效率,控制成本意識上下功夫,以體現市場化改革的紅利。如果依然過度依賴外部性的漲價或說財政補貼,無疑有違市場化的改革初衷,也難免削弱助推市場化改革的動力。可見,僅僅從外債的角度來為漲價正名,其理由顯然不夠充分。
退而言之,即便說票價市場化將帶來價格上漲,是民眾要為鐵總市場化改革所付出的必要的改革代價,那么,巨債纏身的鐵總,當下最需要的或許不當是為了眼前的債務而急尋漲價之機,而更應該是通過看得見的改革舉措,來為公眾展示市場化所帶來的服務質量的改觀以及投資效率的提升,讓公眾在支付改革代價或成本時感到“物超所值”。如果一切照舊,只讓價格漲,阻力與爭議可想而知。更需看到,火車票漲價傳言所引發的焦慮,并非僅是因為公眾對票價太過“敏感”,而更多是擔心“改革不前,漲價先行”。
簡而言之,火車票能否漲價遠不只是一個程序上的問題。既然是市場化,就應該以市場化的方式讓公眾看見價格調整的正義性。在某種程度上,票價調不調,如何調,調多少,真正考驗的還是鐵總的市場意識與市場化改革的含金量。
原標題: “火車票漲價”不能簡化為程序問題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