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六連跌”,有人歡喜有人愁。除了對運輸企業的影響,對加油站、天然氣加氣站等能源銷售終端的影響也首當其沖。

位于黃巖的一家民營加油站。

黃巖一天然氣加氣站內,工作人員正在提著加氣管。
□記者 張婷婷 文/攝
油價“六連跌”,有人歡喜有人愁。除了對運輸企業的影響,對加油站、天然氣加氣站等能源銷售終端的影響也首當其沖。記者日前走訪了我市部分加油站和加氣站,一窺他們在油價“六連跌”中的眾生百態。
▲天然氣
你跌我也跌天然氣三連跌并保持兩年內最低價
6月24日,國內汽柴油調價,0號柴油價格調至8.665元/公斤;6月25日,天然氣降至6.6元/公斤。7月22日,汽柴油再次降價;7月23日,天然氣降至6.45元/公斤;8月19日,汽柴油三連跌;天然氣再次調價至6.35元/公斤。隨著零售柴油價格調至低至9.185/公斤,我市車用天然氣的價格也繼續保持6.35元/公斤的低位。
油價下跌,車用天然氣也會跟著下調價格,盡管國家沒有強制規定,但出于市場競爭,要保住天然氣的價格優勢,不少加氣站便自發地加入了降價的行列。
“天然氣價格基本上是跟著柴油走,從某種角度說,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正是柴油,所以必須保證天然氣的價格要比柴油便宜。”臺州新奧宇星有限公司天然氣加氣站站長方永勝說,目前的價位是他們建加氣站以來最低的,“如果柴油價繼續走低的話,我們跌不跌還不好說,畢竟現在的價位比杭州、福建等地都要低了,更大的可能是會一直保持現行價位。”
這家加氣站工作人員項健告訴記者,因為成品油價下跌,他們這里這兩個月的生意也特別好,日銷量已經超過了4噸,是去年平均的兩三倍,“除了一些老客戶外,不少過路的大貨車也經常來,一次加油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平均每天都能加個四五十輛。”
臺州正在慢慢開始接受天然氣車
和天然氣標榜的新燃料理念一致,天然氣加氣站的藍色外形,在眾多紅色基調的加油站中格外出挑。盡管在它不遠處,就有一家不小的加油站,但這家加氣站還是顯眼得讓人無需細找。
臺州新奧宇星有限公司天然氣加氣站位于臺州客運西站內,這家開了兩年的加氣站是由兩家公司合資成立的,雙方分別提供管道天然氣資源和土地資源,算是完美結合。
方永勝說,這家加氣站可能是目前溫臺一帶僅存的可供汽車加天然氣的站點,“當然,前提得是合法的。”
周日的中午,對于一般加油站來講,應該是除去下午下班點外的小高峰,但在記者采訪的時間里,并沒有看到車子前來加氣。
工作人員項健告訴記者,他們加氣站最忙的是早高峰和晚高峰,“公交車一般會在早上加氣,這是在出車前;而貨車一般選擇在傍晚和午夜加氣,傍晚加氣時順便吃頓飯,長途車大都半夜路過黃巖。昨天一整天加了五六十輛,都沒得停歇。”
不過,與周邊地市同行的落寞相比,這家加氣站因為時常要為當地的天然氣公交車供氣,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不過去年成立之初,它的日子還是頗有些拮據的。
“當時主要是供應量和技術沒跟上去,那會黃巖也就十多輛天然氣公交車,很少有別的車過來,供應量很少。加氣的車子少,影響了銷量之外,也加劇了天然氣的損耗。”方永勝說。
方永勝告訴記者,天然氣有一個技術難點,如果里面的氣體長期不流通,桶內氣壓會越來越大,一旦有車子要灌氣,就要把桶內的氣用專業的泄氣裝置先泄掉一部分,在恢復正常氣壓后才能給車灌氣,“頭一年里,一桶天然氣基本是用一半泄一半的,怎么可能盈利?”
但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天然氣的低成本還是讓不少車主動心。
“這兩年,漸漸有不少企業老板把他們的車子換成天然氣運輸車。但大部分一開始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比如之前有個跑安徽線的老板,覺得天然氣車挺好,就換了一輛試試,結果發現一天跑下來,比原先燒油的費用省了300多元,那一年下來,他光一輛車就省了10萬元,沒多久他就買了第二輛天然氣車。”在方永勝看來,低價是他們爭取客源的最大優勢。未來天然氣加氣站可能也會跟現在的加油站一般,遍布各地。“發展得會越來越好。”
覬覦多成功少
覬覦天然氣市場的人不少,除了想把汽油車置換成天然氣車的運輸企業老板,不少企業主也蠢蠢欲動準備上馬天然氣加氣設備。
黃巖澄江燃氣有限公司的林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調試天然氣加氣站項目,并已經向上申報;而臺州中燃愛思開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的天然氣項目也正等待審批。大家都看好天然氣加氣行業,但在堅信其未來前景廣闊時,總能感受到他們的猶豫: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好呢?
新能源進入臺州總是要有點尷尬,臺州通天然氣比杭嘉湖地區就要晚不少,市場形成得也比較晚。市民不敢買天然氣車,因為可以加氣的站點少,萬一半路沒氣了怎么辦?商家不敢太早大手筆投入,市內天然氣車子擁有量少,市場需求量就少。這個尷尬的市場環境就這么繼續惡性循環著。
至于接下來怎么發展,有意向的相關負責人都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可能不是不想說,或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
▲民營加油站
很淡定早早開始預判油價走勢
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臺州各個陸上交通要道,總能見著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站。
對于他們而言,油價下跌的影響尚未顯現,“因為我們都是內部調撥的,而且訂貨發貨、賬目結算也是定期的,目前效應還看不出來。”中石化臺州分公司零售管理部經理戴旭榮說,中石化臺州公司有自己的油庫,還是能夠應對市場價格調整的。
而對于民營加油站來說,此番油價連跌他們也是以平常心對待。
十字路旁,一間“店”,黃巖新前范豐加油站是一家典型的民營加油站。
國家發改委公布油價“六連跌”后,范豐加油站里的油價也跟著下調。“價格是國家定的,所有加油站都得按照規定執行。”對于油價下跌,范先生很淡然。
范先生的加油站里的油庫最多能儲30噸油,為國家核定的三級加油站,“我們的油都是從中石化進的,跟他們簽訂了合同。如果判定油價可能會跌,我們就不會存太多貨。再加上最近銷量都比較正常,平均一天五六噸,一般四五天就能把庫存消耗完,即使要賠,也賠得不多。”
相較于存量不多的范先生,華東石油、遠東石油算是臺州民營加油站中的大戶。
臺州華東中油石油銷售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有自己的油船,一條船一般能運輸3000噸到5000噸的油。”對于油價的漲漲跌跌,他們也看得淡了。
中油遠東石油貿易公司一共有3艘船,每艘能運1000噸到2000噸的油,油庫有2萬噸的存油能力。“這次跌價,每噸要虧掉三四百元。不過,之前也預估過油價可能會下降,所以一次也沒進很多。做這行十幾年了,虧虧賺賺都有,都還是在可承受范圍內。”中油遠東石油貿易公司辦公室主任周女士也是同樣很淡定。
民營加油站發展遭遇瓶頸
非油品項目或是盈利點
加油站的管理看上去并不復雜,成品油可以從中石化、中石油進貨,再找幾名加油工人和一兩個管理人員就差不多了。但事實上,效益并不像外行人想得那么好。
“一般每噸成品油的利潤會在三四百元之間,每天賣個四五噸,賺得并不多,我這一個加油站一年也就賺三五十萬元。”范先生的加油站有加油工人4名,再加上其他管理人員,七八名工作人員,不算上他們夫妻倆,工資每月大概要支出兩三萬元。
“大家一提起開加油站的,就覺得這個人特別有錢。其實實際拿在手里是沒多少的,也就圖個無形資產吧,畢竟這塊土地和營業執照,在現時都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范先生說,如果他這塊地的幾間店面直接放租,賺的錢其實比現在開加油站多,這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民營加油站子女們不愿接班。
民營加油站扎根臺州多年,但數量卻越來越少,關閉的關閉,被兼并的被兼并,和國營加油站聯營的聯營。
范先生也覺得,臺州大部分的民營加油站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我也有想辦法,比如提高服務質量,規范管理。辦卡,在我們這里可以每升便宜一毛五。但與國營大石油公司相比,因為缺少連鎖的優勢,比如辦他們的卡到處都可以找到網點,但我們做不到。來我這里辦卡的,大部分是附近公司和居民。”
“非油類經營我也想過,本來想和十足他們在加油站里合作開個超市,不過他們沒有興趣,可能和地段及加油站本身實力都有關系吧,接下來還是會再想想辦法開拓一些非油品的經營,畢竟盈利點基本不是由我們掌控的,得增加一些別的盈利項目。”
原標題: 油站氣站早做準備 虧虧賺賺很淡定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