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過干貨、淘過舊貨、做過餐飲,徐小斌來臺州創業已有十多個年頭。夏日龍蝦忙“吸金”,秋日螃蟹“爬”上桌,店中每日的營業額已超萬元。

徐小斌在挑選大閘蟹。
夏日龍蝦忙“吸金”,秋日螃蟹“爬”上桌
十月秋風起,正是吃蟹好時節。
10月24日下午4時,福建小伙徐小斌開始盤點店中的大閘蟹。這一只只膏滿肉肥的大閘蟹,是幾個小時前剛從陽澄湖運來的。
華燈初上,徐小斌迎來了第一單生意。清洗、入鍋、調料……半個小時后,熱氣騰騰的大閘蟹搬上了客人的餐桌。
食客一撥接著一撥,徐小斌絲毫不敢怠慢,熱鬧一直延續到次日凌晨3時。客人漸漸散去,徐小斌開始盤算一天的盈余。“與往日差不多,一晚上賣了1萬多元。”
賣過干貨、淘過舊貨、做過餐飲,徐小斌來臺州創業已有十多個年頭。夏日龍蝦忙“吸金”,秋日螃蟹“爬”上桌,店中每日的營業額已超萬元。
屢敗屢戰的坎坷創業路
徐小斌說,他對臺州有著難以言說的情結,這得從他豐富多彩的創業史說起。
2002年,徐小斌揣著700元錢來到臺州。他曾走街串巷賣過香菇,也曾東奔西跑“淘金”舊貨市場。回憶起那一段“摸爬滾打”的日子,徐小斌說,最苦的日子給了他最寶貴的經驗。
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小斌“試水”龍蝦養殖。
“當時,我拿出了打拼多年攢下的全部積蓄,在臨海汛橋承包了池塘。”信心滿滿的徐小斌卻栽了個“大跟頭”。外來的龍蝦水土不服,死掉了大半;鄰里鄰外的“熊孩子”淘氣,偷釣了不少,徐小斌因此賠得血本無歸。
徐小斌毫不氣餒,開始嘗試著為臨海各大酒店配送龍蝦。龍蝦個大味美、服務細心周到,徐小斌的生意漸漸上了正軌。
這時,意外又發生了。“那時大家全憑信譽做買賣,進貨時很少打‘條子’。”徐小斌說,一次因為數量上的口角,生意也就此斷了。
微博微信上“曬”大閘蟹,每日撈金上萬元
屢敗屢戰的徐小斌離開臺州,一面收購龍蝦販賣,一面探訪新商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蘇州小伙姚海斌。姚海斌在江蘇陽澄湖養蟹為生,皮膚黝黑,不喜說話,做事卻細致踏實。
“當時,三門青蟹在臺州名聲大噪,愛吃大閘蟹的人寥寥無幾。”徐小斌說,吃的人少說明這里潛在的市場大。于是,兩人來到臨海,做起大閘蟹生意。姚海斌負責原材料把關,徐小斌負責市場銷售,兩人合作默契十足。從中秋到元旦,店里的生意紅火。
2012年底,中央八項規定出臺,“禮品”大閘蟹滯銷,漸漸起色的生意又一次遇到沖擊。如何讓“禮品蟹”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兩兄弟又開始動起了腦筋。
“我們不僅銷售大閘蟹,還負責烹飪大閘蟹。”徐小斌在店鋪門口搭起棚子,火候、用料等他都一再拿捏。愛嘗鮮的市民覺得好吃,將大閘蟹的圖片“曬”上微博、微信。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來店里的客人越來越多,有些人甚至從溫嶺、仙居等地趕來,吃完后還不忘帶些回家。”徐小斌估摸著算了算說,每天店里都可以賣出上萬元的大閘蟹。
根據不同時節,推出不同產品
今年夏天,徐小斌烹飪的清蒸龍蝦“粉墨登場”,獨特的口味“攪動”著人們的味蕾。傍晚營業、凌晨收場,來吃龍蝦的食客一撥接著一撥,店里的營業額翻了番。
“在臺州,龍蝦的烹飪方法多為油炸、紅燒、椒鹽。”徐小斌說,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龍蝦販賣者偏好清蒸龍蝦,原汁原味。
夏天的龍蝦季一過,大閘蟹緊接著就上市了,徐小斌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可是元旦一過,吃大閘蟹的時節會過去,就賣不動了。徐小斌說,到那時,他又會做起烹飪龍蝦的生意,來填補空白。
生意好了,不擔心同行競爭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徐小斌停下手中的活:“我們不怕被模仿,但害怕被超越。我相信,只有品質和服務,才能留住顧客。”
原標題: 福建小伙徐小斌日進萬金的“生意經”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