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游客朋友們來到天臺山國清寺,我是一名口吃矯治班的學員,在此訓練口才,很高興能為游客朋友做導游……”29歲的李樹江是一名來自新疆的地質勘查員。小學時代起的口吃經歷讓他受了許多苦,每次有問題想問老師,就是說不出口。他覺得口吃太可怕了,每一次開口都需要很大的勇氣。
昨天是第17個國際口吃日。早上7點,李樹江就和其他學員一起,來到了天臺縣國清寺。每個學員都有“至少找30個人聊天”的任務,例如找商販討價還價買東西,找法師咨詢如何打坐學佛,以及給一些陌生游客做“導游”。
天臺啟智口吃矯治所所長裘君茂今年52歲,他曾有過近二十年的口吃經歷,當時連“媽媽”都叫不出口。
“我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因口吃而跳樓。太難受了,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常常很尷尬,一說話就緊張害怕,一害怕就口吃,越來越嚴重,成了惡性循環。”裘君茂告訴記者,臺州有6萬多名口吃患者,全國大概有1300萬人。
“口吃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要在心理上進行調整,勇于表達了,敢于說話了,也就沒事了。”裘君茂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愛、理解口吃患者,也希望口吃患者一定要敢于說話,越說就會越好,這樣才能慢慢和口吃告別。
鏈接
口吃俗稱“結巴”,醫學上稱為“語阻”,是一種在說話過程中出現氣流阻斷現象而產生說不出或說話不流暢的癥狀。
我國就有1300萬人正忍受著口吃帶來的痛苦,其中青少年的患病率為2%左右。
1997年,在國際口吃協會等4個組織的共同呼吁下,每年的10月22日被定為“國際口吃日”。
原標題: 20多名口吃患者國清寺當“導游”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