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城市整潔之美,在于處處細節
2014年10月23日 來源: 臺州商報 盧珍珍
【摘要】 城市污水處理:市區現有污水處理廠3座,日處理污水量達32萬噸,建成了配套管網1100.02公里。建成椒江區污泥處理工程,日處理污泥200噸,椒江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入運行,日回用5萬噸中水補充內河。

  標準化菜市場

  生態公廁

  垃圾中轉站

  

  改造菜場、新建公廁、建設垃圾中轉站……創衛以來,我市全方位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背景數據

  城市道路建設:近三年,市區各街道硬化城區道路達59公里,修補道路與人行道110多公里,總投入近億元。

  環衛設施建設:市、區政府加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建垃圾處理場3座、糞便處理場1座。新建、改造、維修了13座垃圾中轉站和26座公廁,城區共有垃圾中轉站47座,市區公廁全部改建成水沖式公廁,公廁總數349座。

  城市污水處理:市區現有污水處理廠3座,日處理污水量達32萬噸,建成了配套管網1100.02公里。建成椒江區污泥處理工程,日處理污泥200噸,椒江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入運行,日回用5萬噸中水補充內河。

  城市綠化:近三年,僅市區就新增綠地面積5萬余畝,建成了葭沚涇文化長廊、白云飛瀑、西江河綠色景觀公園、中央山公園等一批公園廣場。截至目前,我市城區綠地率達到40.66%,綠化覆蓋率達44.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6平方米,公園綠地規范化率達到95.08%,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今年7月份順利通過了國家園林城市省級復查。

  數據:新建、改造26座公廁

  踩點:開發區市民廣場公廁

  時間:10月20日18時

  每天16小時保潔的公廁

  當天色暗下來,市民廣場的燈都亮起來后,整個廣場也就熱鬧起來了。

  傍晚,是市民廣場一天之中人氣最高的時刻,跳廣場舞的、暴走的、游玩的……

  在活動的這群人之中,很多人都認識張桂鳳,也愛和她打招呼。

  張桂鳳,市民廣場東側公廁的保潔員。

  晚上6點30分,張桂鳳才抽空在休息室里,拿出從自家帶來的飯菜,一碟白菜,一條魚。期間,會有人從休息室的窗戶探出腦袋,問她一句:這里有賣紙巾嗎?

  “這里不賣,里面有免費紙巾!”張桂鳳回答。

  一頓飯下來,張桂鳳要被打斷很多次,但她喜歡這種熱鬧,“人多,清掃起來也會累些,但是我很喜歡。”除了晚上,這里的周末,同樣有很多人來。“人多的時候,一天就能用掉一瓶洗手液。”

  據了解,這是個24小時開放、16個小時需要清潔的公廁。

  每天早上5點30分,張桂鳳便過來上班。一早過來,最先要做的,就是將小便池、洗手池全都清洗一遍。這期間,根據實際情況持續清理,一直到晚上10點30分才下班。

  在休息室的一桌子上,記者看到一個本子,寫著“公廁保潔表”。上面對鏡子、洗手池、瓷磚及地面、管理房等等,都寫明了清潔要求,并有相關的考核人員定期檢查。

  “紙簍1/3滿的時候,就要求倒了。”張桂鳳說,“以前有的只是檀香,現在的公廁是越來越規范了,什么烘干機、洗手液、滅蚊的都有。”

  “小便池不能用干拖把拖,會有味道,一定要沖洗。洗水池和地面,得經常性擦干。”說起打掃時要注意的地方,張桂鳳能說上許多。

  數據:我市78.79%的農副產品市場達到《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服務管理規范》要求

  踩點:黃巖天長路菜場

  時間:10月16日14時

  攤販顧客都滿意的標準化菜場

  下午2點,正是黃巖天長路菜場每天較為清閑的時刻。

  在蔬菜區21號,張女士坐在自家攤位間,做著一些手藝活。旁邊的婆婆,則在躺椅上午休。期間,偶爾會有客人上來詢問價格,或者帶走幾把蔬菜。

  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安靜。

  做了10多年生意,張女士經歷了天長路菜場的過去,也體驗了天長路菜場的現在。

  天長路菜場的變化,以2011年為界限。

  關于過去,張女士能說起很多片段。

  “地上都是污水,說句難聽的,穿著布鞋會濕到腳。”

  老菜場的記憶,還和兒子有關。“兒子經常在我們的攤位里跟著,以前常常會說太臭。還有,以前擺放的菜籃子不整齊,不敢讓兒子亂跑,怕一不小心,就會勾到籃子上的鐵絲。”

  2011年之后,天長路菜場來了個大變樣。

  黃巖工商局市場規范管理科科長任耀說,考察過幾個地方之后,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重新改造了天長路菜場,“幾乎是重建”。

  新建后的天長路菜場營業面積2000平方米,固定攤位44個,店面房9間,經營戶44戶,惠及周邊居民5萬人。

  菜場整改后的變化,被消費者看在眼里,也被攤販認可。

  走進菜場,記者的第一感覺是整齊。

  后來,在張女士的提示下,記者才發現這個整齊的秘密。“喏,鐵制的貨架,我們每個蔬菜筐都放在貨架上,一排排起來,看起來就整齊。”每銷售完一單生意,張女士都會下意識地理一下菜筐,讓人看起來更整潔。

  天長路菜場采用的是“走入式”攤位方式,而不是“島式”。任耀說,這種選擇是經過考慮的。“走入式適合我們這種小菜場。”

  除此之外,每個攤位前,都會擺放著一個垃圾桶。原先習慣性散在地上的玉米殼、茭白殼,都被攤主掃進垃圾桶。“現在是被好習慣慢慢引導,菜場干凈了,我們攤主也不好意亂丟了。”

  黃巖天長路菜場的改造是按照浙江省文明示范農貿市場的標準進行,從很多細節上,都能看出設計的人性化。

  據了解,水產區設計了一個統一的容器,容器下邊有一個孔排水比較方便,能夠做到地不濕,豬肉攤位四面全部用了不銹鋼,上邊再加上PVC砧板。

  另外,菜場里還設置了休息室、更衣室、有線電視、LED顯示屏等。

  在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的前提下,天長路菜場還制定了各類制度,用于規范經營戶,包括《天長路菜市場經營者不良行為記分管理辦法》、《經營戶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等。

  數據:新建、改造13座垃圾中轉站

  踩點:椒江環衛處北門垃圾中轉站

  時間:10月18日13時

  地面無垃圾的垃圾中轉站

  你知道每天帶出門,扔進垃圾桶的生活垃圾,都去哪兒了嗎?昨天,記者追著家門口的垃圾,找到了它出門后的路線。

  “沿著中山東路,一直走到東山公園,然后再往左轉,就能找到。”按照椒江區環衛處主任李衛民的提醒,記者找到了北門垃圾中轉站。

  據了解,海門街道居民的生活垃圾,都被環衛工人帶到此處。除此之外,解放路以東的道路垃圾,也同樣被運送到這里處理。

  記者站在垃圾中轉站門口,三個車廂赫然在目,其中一個車廂正在運作,重復著壓縮垃圾的動作。

  機器操作員徐萬利,一身藍色工作服,坐在機器旁嫻熟地操作著。

  垃圾中轉站,沒有記者想象中的臟亂差,相反,這里的地面時刻保持著干凈。

  記者在垃圾中轉站站了一會,不久,一位環衛工人騎著環衛車進來了,直接駛向徐萬利所在的車廂。

  環衛工人嫻熟地將車子調個頭,將車屁股慢慢靠近車廂,然后將垃圾倒掉。倒出來的垃圾,都到了徐萬利身旁的那臺大機器“嘴里”。傾倒時,散落在周圍的垃圾,環衛工人會自覺打掃。

  一抬,一擠壓,沒費多大功夫,在大機器的功率下,那一大堆垃圾,就進了車廂。整個過程,快速干凈,全封閉又無臭味。

  每天近40噸的生活垃圾,也就是在一抬一擠壓之間,被送進車廂,然后被大卡車送進填埋場的。“夏天與春節的垃圾多些,接近50噸,其余時間也都差不多。”

  據了解,在垃圾中轉站改造之前,垃圾處理過程是被暴露在空氣中的。

  通過好多個環衛工作人員的敘述,記者大致能還原出最初垃圾的運輸過程。

  同樣是環衛車,它是將垃圾直接倒在一個大坑里,坑的下面是一輛輛運輸車。“車子往地下走,接著垃圾。一碰到大風的天氣,就很容易垃圾滿天飛。”徐萬利補充說:“我們以前工作都得穿雨鞋,不像現在,能穿涼鞋。你看,現在多干凈。”

  在徐萬利將一車車垃圾都壓縮到車廂內時,他的搭檔崔琴女,則會隨時拿著掃帚和簸箕,在垃圾中轉站轉悠,看到場地內有垃圾就及時清掃。

  “除了清掃,我們還會用水沖洗,一天沖洗4次,噴霧除臭4次。”崔琴女說。

 

  

原標題: 城市整潔之美,在于處處細節

標簽: 垃圾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羅亞妮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