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體驗掌紋識別
看“臉”的世界真的來了。想象一下,美國大片里由人臉作為密碼開啟保險庫大門的場景已經不再“高精尖”,出門逛超市、逛商場,你也只需要通過刷臉分分鐘完成支付的一幕該是多么酷炫。
10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小微金服分享日”上,阿里小微首次披露其正在研發(fā)的以生物識別為核心的前沿安全科技。記者從現場看到,此次展示的6項新技術分別為人臉、聲紋、掌紋、指紋、筆跡和擊鍵識別。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技術的發(fā)展將與現有的數字密碼形成補充,甚至在部分場景和環(huán)節(jié),其安全性遠超數字密碼。
下面小記就帶大家一起領略一下生物識別技術如何殺死數字密碼吧。
數字密碼將死六大新型識別技術浮出水面
“請輸入6位有效密碼,由數字、字母組合,并區(qū)分大小寫……”為了保護網絡安全,如今網站注冊的密碼環(huán)節(jié)已經越來越讓人心累。不過,造福懶人的科技也在迭代更新中。此次分享日中,小微金服正在研究的以生物識別技為主的多項技術如人臉、聲紋、掌紋、指紋、筆跡和擊鍵識別正式亮相。
小微金服集團大安全產品技術部資深總監(jiān)曹愷向記者表示,一個人的互聯網賬戶與此人的身份越來越重疊,并且,這種重疊將逐漸發(fā)展為一體化,因此人的生物特征或許會成為更好的標識。他同時表示,所有的技術應用都必須基于用戶體驗,具體選擇哪項技術將會考慮與應用場景的結合。
“傳統(tǒng)的人臉識別是基于臉部局部特征的描述而做出判斷,這種方式已經out了。”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不同于傳統(tǒng)技術,現代技術是直接將大量的人臉數據以裸像素的形式輸入到深度神經網絡中,通過逐層學習,逐步得到能夠區(qū)分不同人的視覺特征,并將這種特征以權重的方式記憶在神經元的連接中,以模擬人類大腦在進行人臉識別任務中的工作方式。
聲紋識別則根據每個人發(fā)音說話時口舌、聲道、鼻腔、胸肺的多重配合,使用特定設備采集聲音,并將其轉化成數字信號,從而成為辨識依據。
掌紋對比,不僅可以比對掌紋主線和褶皺的方向和位置信息,還可以計量掌紋圖像的重心、均值、方差等,得到一個特征字典。依靠特定設備采集掌紋,轉換成數字信號,瞬間產生龐大數據,可成為辨識依據。
“指紋識別是比較成熟的一項技術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項技術比對包括對總體特征,如紋形、三角點、紋數的比對,還包括對局部特征點的比對,比如斷點、分叉點、轉折點等。長期實踐證明,只要比對的13個特征點重合,就可以認為是同一個指紋。“現在已經與華為合作推指紋支付了。”
不同于前四項,筆跡與擊鍵識別是基于后天行為,即我們在日常行為中多次操作所形成的習慣。據悉,新型的筆跡識別已超越靜態(tài)的筆跡圖形比對,而是包含了對動態(tài)書寫過程的采樣與比對,包括筆畫書寫順序等,整個書寫過程被分拆成大量點序列數據,繼而通過特定算法進行可靠概率評估。
擊鍵識別則通過在交易平臺部署控件,系統(tǒng)可以采集用戶按鍵持續(xù)時間、間隔時間、敲擊壓力、甚至是握手機姿勢等數據。通過數據模型,抽象出用戶鍵盤行為的基本模式,用于身份識別。
生物識別時代將到便捷與隱私如何平衡?

現場展示的支付寶風險數據監(jiān)控大屏
了解完這些前沿的安全科技之后,那么問題來了,微博網友琢磨先生發(fā)帖詢問,萬一我睡著了,媳婦拿我的支付寶錢包對著我的臉來回刷可怎辦?
但凡是涉及生物特征識別,不可避免的將出現與隱私相關的問題。不過,在FACE++創(chuàng)始人印奇看來,安全是相對的。“包括你做搜索的時候,數據很多都是被記錄的。如果安全能被正確的使用,并且用來提高服務,我覺得隱私和安全最終會得到一個很好的平衡。”
此外,他認為,從大的發(fā)展趨勢看,現在的互聯網還處在分享的早期,分享的只是照片、地點等,而未來的互聯網使用者可能愿意分享更多的隱私數據,包括金融數據、醫(yī)療數據等。
曹愷則從另一角度闡釋了生物識別技術的安全“隱患”。“我們希望用它取代密碼,獲得比密碼更好的體驗。不是說有了人臉識別其它技術就不需要了,其實我們后臺有一套風控體系,這些可以在另外一種程度上給用戶提供雙保險。”
原標題: 支付寶生物識別安全技術首次曝光 數字密碼將死?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