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呼吁對師德失范行為更有效、更及時的管控,特別是加緊清理教育界“小圈子”文化和“老好人”主義對失德行為的滋養。
清除漠視道德的
小圈子文化
四川美院的知名副教授王小箭,在與兩名女生進餐的過程中,不知何故,有些情不自禁,動嘴強吻了兩名年歲相殊的女學生。其情其景被發至網絡后,著名的藝術批評家,變成了著名的“強吻男”,引發批評。
作為一名“久經考驗”的老同志,非要親吻年輕的女同志,特別是在大家都在吃飯的時候,這自然給人“添堵”。事件曝光之初,王小箭同志態度堅決,拒不認錯,并創造性地將其解釋為一種“連說帶哄”的教學風格。院方處分后,他又很快服軟認錯。不過,隨后他又拋出“老男人不在意那破事”的言論,實在令人懷疑其認錯的誠意。
老教授強吻小女生,無論如何都不合禮儀,更不合一位教師的基本道德風范。但奇怪的是,王小箭本人對輿論批評表現出的大不以為然。難道在藝術界混久了,道德觀念也前衛化了?更為離譜的是,王的一些同行、朋友乃至學生,也紛紛出列,為其打抱不平。這一現象提示,一些名人之所以言行怪誕,背離社會道德,一定程度上恐怕跟其所處的“小圈子”文化漠視社會道德的大氛圍不無關系。
說王小箭失范于師德,不離譜。而“強吻”事件之所以能形成輿論效應,也和近期師德失范事件接連發生有關。科技部剛剛通報巡視整改情況,共有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萬元,其中2人被判刑,4人被批捕。這些人中間不乏響當當的名教授。而就在“強吻”事件火熱傳播的同時,全國多個地方繼續曝出教師性侵學生、虐待兒童的事件。這些事件,有的已經涉及犯罪,但存在著師德失范的共同特征。
我們并不能就此斷定,教師群體的道德危機嚴重于其他群體。顯然,資訊發達社會,更易傳播師德失范案例。而少數教師失德,拖累了教師群體的集體聲譽。但即便如此,仍需認識到,教師失德,對社會負面影響要遠高于其他群體。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社會公認的法則,也是教師群體職業榮譽感的根源。有人說,在這個社會,教師和醫生,是兩大不可失德的職業群體,這話不無道理。從教師群體看,一方面,社會存在將教師樹立為社會道德標桿的自然心理。某一個教師道德敗壞的個案,很可能讓無數人產生世風日下的悲觀,進而對社會風氣產生負面引導。
另一方面,公民在最重要的青少年時期,教師具有巨大影響力。我們很難期望,一個道德敗壞的老師,能給他所接觸的學生帶來多大的正面人格和道德影響。反過來,鼓勵學生“為人民幣加油”的老師,侮辱那些掙不到錢的學生的老師,跟學生索要教師節禮金的老師,很可能還沒教多少知識給學生,卻已經在學生心靈中種下拜金勢利、寡廉鮮恥的種子。假如說自然界的森林,相當于地球的肺,不斷凈化渾濁空氣,那么師德就相當于社會道德的肺,不斷凈化道德的空氣。
由此,有必要呼吁對師德失范行為更有效、更及時的管控,特別是加緊清理教育界“小圈子”文化和“老好人”主義對失德行為的滋養。當前,對師德狀況的管控,教育部剛剛劃出了對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的“紅七條”,并建立了問責機制。這很有必要。但也應該看到,很多師德失范行為,實際上不鬧到動靜太大,很多校方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便成為新聞事件,往往也不一定就能獲得公正處理。比如此前北大歷史系畢業生博士論文造假,即便已是如此證據確鑿,數月已過,相關方處理意見仍未見下文。而廈大博導誘奸女學生之事,即便鬧得沸沸揚揚,至今校方仍無一個權威說法。這說明,面對師德失范,從教育界本身,并未形成足夠重視的大氛圍,亦無足夠可用的制度器具加以管控。
原標題: 清除漠視道德的小圈子文化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