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首先跟流動攤販們約法三章:社區免費提供場地,攤販不許在馬路上擺攤;每個攤販必須持健康證上崗,每年接受兩次體檢;如果使用地溝油被查到一次,堅決請出;營業時間只能在學生中飯和晚飯的2小時之內。
昨日下午4點半,正是各中小學下課時間,海門街道育才社區南面的小公園里一下子熱鬧起來,著清一色校服的學生將賣藕粉、冰激凌、煎餅等小吃攤位圍了個水泄不通。
育才社區居委會主任倪貴勇悄悄“混”進了人群里,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巡視過去,一圈走下來發現3個小攤販沒穿工作服。“沒穿工作服罰款20元,這是以前立的規矩。”倪貴勇不留情面地說。3名小攤販自覺將錢交給同是經營小吃生意的副組長張巧靈。
從大馬路,到社區院子,再到小公園,這個“小吃市場”幾易其址,斷斷續續開了已有10年。它見證了社區居委會與11名小攤販之間的故事。
1
市容與謀生,如何兩全其美
育才社區是海門街道的一個老社區,附近有椒江二中、實驗小學、人民小學等3所學校,學生七八千人。社區門口的育才路,每到早上六七點就有菜販子來擺地攤,是椒江出了名的馬路市場和交通堵點,也因為人流量大,成了各種流動攤的“集中營”。
對于馬路市場的整治,行政執法部門沒少花心思,但是始終無法徹底取締掉它,流動攤販總是趕了又來,來了再趕。一方面,市容衛生涉及城市臉面,不管不行;另一方面,取締了馬路市場就是斷了小攤販們的生路。
為了做到兩全其美,倪貴勇想破了頭。最后,她發現社區的院子里正有一塊空地,為何不把它利用起來呢?一個以空間換管理的辦法出臺了:把流動攤販請進來,用制度去約束他們。社區首先跟流動攤販們約法三章:社區免費提供場地,攤販不許在馬路上擺攤;每個攤販必須持健康證上崗,每年接受兩次體檢;如果使用地溝油被查到一次,堅決請出;營業時間只能在學生中飯和晚飯的2小時之內。
最終35名流動攤販只有11人體檢合格,其余24人也心甘情愿地退出了馬路市場。
11個攤販進來后,選出了2個專門負責管理衛生的小組長,監督經營區域內的衛生。社區工作人員不定時突擊檢查攤販使用的食材原料和工具。從2004年4月成立以來,只發生了一例使用違規原料被逐出市場的。食藥監工作人員也對這里的食品衛生情況表示肯定。
今年3月份,由于社區大院要改造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小吃市場”面臨關閉,這意味著小攤販又要失業了。
2
公園小空地改造,“小吃市場”復活
為了給他們找到安置的地方,倪貴勇再次動了腦筋,她發現了社區南邊的一個幾乎廢棄的小公園,雖然垃圾遍地、無人管理,但是大有文章可做。她跟街道辦事處領導協商,將公園的一小塊空地澆上了水泥地。考慮到攤販們原來的手推車有礙美觀,倪貴勇專程跑到路橋、黃巖等地的城市管理局,請來師傅給小攤販們訂做了統一規格的不銹鋼小車。“小吃市場”又復活了,社區同樣不收取他們的費用,衛生無人管理的小公園則由小攤販們輪流打掃。
“雖然每年要額外付出一點體檢費,還要打掃衛生,但是比起在馬路上擔心被城管攆,我們更愿意在這里安心經營。”在“小吃市場”干了9年的下崗工人張巧靈說,“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持證上崗,用的是放心油,就連白領們也常來光顧我們的生意。”
3
“你們就像家人一樣親熱”
11名小攤販大多來自外地,有5個是下崗工人,雖然已經在社區里10年了,但是大家都記不住他們的名字,而是以他們的買賣去稱呼,比如賣煎餅的被叫作“煎餅姐”、賣藕粉的被叫作“藕粉哥”。小攤販們早已把社區當成了第二個家。社區里有20名殘疾人,每年端午節、中秋節,社區都會為他們包餃子、買月餅慶祝一下。當得知社區沒活動經費時,11位小攤販自發捐款為殘疾人過節。
今年上半年,倪貴勇的丈夫被檢查出了肝硬化腹水。這11名小攤販得知后,爭著要去醫院看望。“你們來看望,我歡迎,但是說好不能買任何東西,否則你們就不要來。”倪貴勇告訴他們。得到答復后,小攤販們特意換下工作服,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凈凈,到醫院看望倪貴勇的丈夫,先后走了4次。
為了倪主任的丈夫能早日康復,“藕粉哥”趙忠付還親自煲了老鴨煲送去。周邊的病友看了感動不已:“你們就像家人一樣親熱。”
趙忠付來自安徽,今年49歲的他26歲就來到了椒江。平日里,只要手中沒活,他就拾起掃把,把社區的大院、樓梯打掃得干干凈凈。社區里有一位腦癱殘疾人,上廁所不方便,趙忠付總會及時幫忙扶一把。有一次,社區里一位老太突發疾病,而社區工作人員正好在外有事,情急之下給趙忠付打電話,讓他去幫忙送醫。趙忠付二話沒說趕到老人家里,把她送到醫院。
今年9月份,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辦起來了。請保安社區里沒錢,怎么辦?倪貴勇找來了趙忠付,“你愿不愿意義務幫我們當保安?”愿意!”趙忠付又爽快地答應下來。
原標題: 居委會與11名小攤販的故事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