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臨海:文化禮堂成為農村“文化地標”
2014年09月14日 來源: 臺州日報

  9月9日,當地傳統的八月十六中秋節,對于臨海市尤溪鎮吳家村近500名村民們來說,是個喜慶的日子:村里的文化禮堂正式落成。而僅隔一天,該市匯溪鎮姜岙村的村民也迎來了文化禮堂的落成儀式。

  9月11日,記者從臨海市宣傳部獲悉,去年,臨海市新建成農村文化禮堂21家,今年該市將新增農村文化禮堂50家。一座座凸顯當地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化禮堂,承載著農民群眾的精神寄托,讓這座歷史文化古城更添文韻。

  今年將新增文化禮堂50家

  今年以來,臨海市積極貫徹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會精神,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引領,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并舉,政府主導與多方參與結合,加快建設多功能、有內涵、顯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

  據臨海市宣傳部副部長姜亦青介紹,2014年,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寫入臨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列入臨海市“十大民生工程”。全市今年爭取創建農村文化禮堂50家。

  姜亦青說,村民們在建設文化禮堂中,培育文化素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參與政府部門組織的各項文化惠民活動之外,各村村民自主性的挖掘本村文化活動如火如荼,一些特色技藝煥發了新活力,村落文化也被喚醒了。

  給單純文化活動場所增添新內涵

  9月9日下午,“孝心村”——東塍鎮東溪單村邀請了臨海市文明辦主任方匡安來村里作講座,從中秋佳節的“前生今世”說起,向村民講解傳統文化的變遷。

  據方匡安介紹,在文化禮堂建設中,該市注重文化傳承、禮儀引導和功能拓展,農民參與文化禮堂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接下來將會在全市20多家文化禮堂進行巡講。

  在古城街道兩水村的文化禮堂中心廣場的四周是該村的文化長廊,由兩水村簡介、史志、壽星榜、學子榜、周氏文化等幾個區塊組成。精心編排的設計讓兩水村的歷史、發展軌跡濃縮在一張張圖片和文字中,靜靜地向人們訴說著這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文化禮堂的內核就是構建一座農民們的精神家園,而文化長廊就是這個精神家園里的一個重要地標,同時也是村魂的展示點。”兩水村黨總支書記周金慧說,每年春節,許多常年在外工作、學習的村民回家后,在文化長廊里看到以前只能在長者口中聽聞的兩水村歷史,周祠傳說,勵志故事時,都不禁深深地為自己的家鄉而感到驕傲自豪。

  打造了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

  僅僅半年時間,白水洋鎮上官村文化禮堂前后舉辦春節自辦上官籍人士書畫展,五一舉辦體育活動比賽,六一舉辦親子游藝活動,七一舉辦唱紅歌活動等各類活動幾十次,累計已有上萬人次的群眾參與。

  上官村村委會主任朱枝國笑呵呵地說,文化禮堂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有效地提升了上官村及周邊群眾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素質,文化禮堂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了村民的“精神家園”。

  在農忙之后,村委熱情邀請臨海市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送文化節目下鄉,另外還聘請臨海市文化館的老師成為該村文藝節目“指導總監”,為村民自編自導的節目出謀劃策。

  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增量”是基礎,“提質”是核心。今年上半年,臨海下發了《市成員單位服務農村文化禮堂活動項目安排》的指導性文件,結合文化禮堂“七個一”工作,整合十多個部門的資源和力量,積極拓展文化服務,將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讓百姓由“被動式”接受文化服務,改為“主動式”需求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化禮堂成為弘揚新風、傳承傳統、記住鄉愁的“文化地標”。

  此外,臨海市加大對文化禮堂建設、活動開展和隊伍培訓的投入,2014年臨海市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近900萬元,村級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同時,鼓勵動員企事業單位、熱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禮堂建設和活動開展。通過舉辦特色文化旅游節、推出鄉村文化產品等辦法,帶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

原標題: 臨海:文化禮堂成為農村“文化地標”

標簽: 文化 臨海 農村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王未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