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評論 正文
尊師重教的傳統應持久彌香
2014年09月10日 來源: 華商報 曹旭剛

  今天是教師節,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師——桃李滿天下。從1985年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開始,美好的祝愿與節日的祝賀,已經循環往復了整整三十次。盡管,每年的教師節,祝福多得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開始堵車了”,但是,每到教師節,所有的美麗詞匯,還是如山泉一般噴涌而出。畢竟,教師所在的行業,生產的是人的靈魂與思想,直接關系著個人、家庭及國家的未來。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論給予教師多么高的社會地位,都不為過。

  但遺憾的是,教師這個職業所獲得的尊崇與榮光,日漸消弭。別的不說,此前,坊間提及老師,言必“先生”,敬仰之意溢于言表;現在,鮮有老師能夠擔得起“先生”的稱呼,同時,老師卻逐漸成為陌生人打招呼之間的一種習慣性稱謂,一如在中國風光了幾十年的“師傅”。兩相比較,可謂尷尬。

  當然了,某種程度上而言,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再像古代那樣與“天地君親”并舉,也不奇怪。要知道,農耕社會、乃至工業社會時期,教師幾乎就是知識的象征,一手掌握或者說“壟斷”著知識的出口,獲得這樣的社會地位,自然是正常之事。現在顯然不同,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公眾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只有學校一條路可走,學校及老師教給的知識,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既然知識的權威開始被解構,教師的地位隨之下降,自然不奇怪。

  不過,教師地位下降并不意味著,可以以流水線工人的標準,來審視教師。無論如何,教育依然是一門良心活,教師依然是一份非常特殊的職業。即便教師被解構了知識權威的地位,但其身上仍舊有著強烈的象征色彩及符號意義——也就是說,國家與民族,以何種姿態對待教師,就意味著以何種姿態對待孩子與未來。

  無需諱言,近些年來,與教師有關的負面事件,層出不窮。這其中,固然有教師這個群體中一些人素質下降的因素,但更不能忽視的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在人們樸素的理想里,一直將校園比作象牙塔,將教師勾勒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高潔之士,可是,這個世界上,哪里又真正有“出污泥而不染”呢?或許,個別的個體可以做到,但如果期待一個行業也如此,卻顯得很荒誕。換言之,教師其實就是一面鏡子,社會怎樣、教師便怎樣、教育便怎樣。每一個教師,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幾個字,都有著強烈的感受;然而,不僅僅是教師,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所體悟,“學高”及“身正”,不應該只是對教師的要求,我們的社會,也應該“學高”、“身正”。人是群居的,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獨行”,沒有一個人不對下一代寄予希望,如此,我們理應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世界是變化的,但無論時光如何交替,無論繁華與蕭條如何更迭,很多價值卻必須強化,就像我們對教師、對教育的態度。師德應該垂范天下,但“天下”更應該給師德補充養分,唯有教師能夠以榮光根治大地,我們才會從老師身上,收獲更多回報。秋風固然蕭瑟,秋雨固然淅瀝,可是,尊師重教的傳統,卻應持久彌香。

原標題: 尊師重教的傳統應持久彌香

標簽: 教師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責任編輯: 趙靜
分享到: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