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頭門港新區的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8月22日,記者在園區內隨處可見懸掛在半空的白色管道,管道的一頭接的是臺州發電廠,另一頭連接的是各家企業,園區內企業生產所用的熱氣正是來自于電廠發電時熱力循環利用。
園區負責人告訴我們,園區正在進行的整體循環化改造項目,包括企業內部循環、企業與企業間的外部循環。
發展循環經濟,離不開區域工業生態系統內企業間廢棄物的相互交換,而這個交換平臺就是園區。頭門港新區在全力打造“綠色藥都”的戰略部署上,通過對現有工業園區的循環化改造,推動單向流動的傳統模式升級為循環經濟模式。
加快園區“醫化”向“醫藥”轉型
2012年開始,浙江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投入3197萬元對車間進行循環化改造。據該公司EHS(環境、健康、安全)管理部門經理郭成寅介紹,循環化改造項目建成后,年溶劑總回循環利用率達97%以上,年回收有機溶劑合計30854噸,減少有機廢氣375噸。
經過循環化改造,九洲藥業大大減少了三廢排放,改善了園區的環境狀況。循環化改造項目還給企業節約成本達1.2億元。
據了解,目前園區內有174個車間進行“四化”改造。去年年底已完成改造34個車間,裝備投資4.6億元,今年計劃完成59個車間。
用頭門港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臨海醫化園區管委會主任金治苗的話來說,園區企業改造后車間真正做到“物料輸送管道化、生產過程密閉化、操作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實現了清潔生產,有效解決醫化企業發展與污染、安全問題矛盾,去年園區醫化企業實現“零”安全事故。
2012年,臨海醫化園區被浙江省政府列為現代醫藥制造模式轉型試點示范園區,并被確定為生物醫藥省級高技術產業基地。2013年,臨海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打造“綠色藥都”的戰略部署。
為打好“綠色”牌,該園區嚴格入園標準,對一般的中間體拒之門外;對環境影響大、污染重、能耗高的敏感物料限制使用;對已上馬的項目,編制“一廠一策”方案,淘汰污染重、技術含量低的老產品。發展高端原料藥,采取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向制劑產品延伸和引進生物醫藥企業及項目。
從傳統“醫化”到“醫藥”轉型,必須要走生態發展之路。對原本的廢棄資源進行循環利用,這正是園區循環化改造的一個路徑,作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目前臺州化學原料藥園區內29個項目被納入到中央資金補助計劃,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截至目前,其中14個項目已經完成,園區各項指標基本達到中期改造目標,效果明顯,園區資源產出率由2011年的8.02億元/萬噸,提高到了12.34億元/萬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從2011年的38.56立方米降低到31.93立方米,能耗從0.74噸標煤降低到0.71噸標煤,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7%,污染物排放下降明顯。
循環化改造促污染減量化
為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園區正推進29個循環化改造項目,在減少污染的同時,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臨海醫化園區現有醫化企業37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及華海藥業、永太科技、海翔藥業、聯化科技、仙琚制藥等5家上市企業。從2012年起,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成為首批22個全國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單位之一,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974億元。
“所有示范試點園區中,我們園區規模最小,但獲取補助資金最多。”在金治苗看來,這充分說明該園區具備循環化改造的基礎及潛力。
園區內的浙江朗華制藥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二大鹽酸環丙沙星供應商,企業的循環之路也就從原料藥哌嗪開始。而哌嗪,俗稱化工用鹽,它易溶于水,在傳統的回收工藝下,反應過后的大量哌嗪都隨著廢水排掉,每年浪費量達到170噸,價值1280多萬元。
通過循環化改造,該企業自主研發、國內首創的哌嗪回收利用改造項目目前已經投入使用,每年可回收哌嗪170噸,相當于節約原料成本1287萬元,并有效減少廢水中污染物的排放。
“這樣不僅能使污染減量化,企業還能創造經濟效益,兩年內就可收回投資成本。”臨海頭門港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項君敏說。
在醫化園區,像朗華制藥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園區著眼于變末端治理為源頭減量和全過程控制,以企業清潔生產和循環化改造為重點,著力構建企業內部小循環,強化園區中循環,力爭打造產業優勢突出、生產清潔高效、資源循環利用、環境生態良好、管理服務完善的國家級產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以“零容忍”嚴格環境執法
對于園區近幾年的改變,環保義務監督員葉榮平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自2003年被市環保局聘任以來,葉榮平和其他5個監督員一起,不分晝夜,義務監管園區企業的環保情況。他們監督排污企業是否具有排污許可證、醫化企業的排放物是否有異味等,幫助園區管委會發現、調查污染,以在第一時間遏制污染的擴散。同時,他們還監督環境執法,以及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履行環保職責等情況,幫助附近村民投訴、解決身邊的環境問題。
“這幾年來,園區的環境明顯改善,以前用鼻子聞下就能知道到了哪家企業,現在刺鼻的惡臭基本聞不到了,哪怕還有一點味道,企業負責人也向我們保證,會盡快更新設備,減少污染排放。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這些義務監管員都派不上用場。”葉榮平說。
據了解,今年,醫化園區加大環保監管,對企業進行精細化和網格化管理,園區環保巡查隊還對7家企業進行環保立案查處,24家企業實行臨時停產措施,以“零容忍”嚴格環境執法。
原標題: 頭門港醫化園區:邁向綠色藥都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