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今年產量減少了,但季林友對明年充滿信心。王文玲攝
在椒江葭沚街道高坎村,季林友的“椒江京詳蜜露水蜜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招牌就立在路邊,背后的20畝水蜜桃經過兩年的培育已長到一人高,從今年起進入盛果期。
8月8日,最后一批水蜜桃從枝頭摘下,接下來,季林友要組織工人對桃樹重新進行剪枝、嫁接等,為明年做準備。“雖然今年的一場冰雹和連續降雨導致收成受影響,但明年隨著規模擴大,我肯定能種好。”季林友說。
重拾農活
要不是在井馬水庫做了一單活,季林友也不會重拾農活,迷上種水蜜桃。
今年52歲的季林友雖然出身農村,但一直以開裝卸車搞工程為營生。兩年前的7月,他接了個椒江東山井馬水庫附近的工程,期間看到當地很多人在種水蜜桃。“賣賣能有十多元一斤,挺不錯的。”季林友一下子有了興趣。他打聽了一下,這些水蜜桃的苗種來自寧波奉化,品種叫“蜜露水蜜桃”。
這邊工程還沒干完,季林友卻閑不住了,和兒子交代一番后,自己跑到奉化學技術、買桃苗,準備在老家種。一開始,季林友和人合伙以500元一畝的價格租下40畝荒地。沒多久,兩人因為一些原因散了伙,留給他的還剩20畝地,但這沒有打消他繼續種下去的積極性。
由于之前在椒江農村合作銀行有貸款,2013年年底,在銀行的幫助下,季林友拿到了20萬元的助農貸款。“有了這筆錢,明年就能豐收了。”當時的季林友信心十足。
一場冰雹
進入2014年,季林友的“水蜜桃”夢卻接連遭遇打擊。
3月19日,一場冰雹突如其來。據事后氣象臺總結,近十年來,臺州幾乎沒有出現過這么大的冰雹。
“當時我和兒子、孫女一起正在吃飯,就聽見外頭‘噼里啪啦’很響。”自從種了水蜜桃后,季林友一直住在桃園邊。當他和兒子走出來一看,被嚇住了:“好大的冰雹。”
他們先是開了自家的鏟車,把翻斗升起罩在轎車上,防止車被砸壞。“田里的桃樹,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面對這么大的冰雹,季林友根本采取不了任何的搶救措施,“20畝地一共800來株,已經結了桃子,差不多有葡萄那么大。”
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椒江農村合作銀行葭沚支行的客戶經理就上門,進行災后走訪慰問。“當時銀行的人問有沒有什么困難,需不需要幫助。”季林友說很感激。
連續降雨
冰雹,讓季林友的水蜜桃一下子損失了十分之八,不過,自然災害的影響還沒結束。
4月,在充分考察季林友的實際情況后,葭沚支行為他增貸20萬元,以緩解其短期資金難題,幫助減少損失。他也準備把剩余的桃子繼續種下去,“如果沒有冰雹的影響,20畝地能有2.6萬斤左右的產量。”
但是從6月起,連續降雨成了大多數種植戶的心頭痛,季林友也不例外。因為采摘的時間還沒到,他只能看著桃子爛在枝頭。等天氣轉好后,他發現20畝的產量只剩下6000多斤。“如果不下雨,一個星期后就能采摘,太可惜了。”季林友說,之前租地、基建、買苗等已經投了差不多60萬元。
不過,季林友的“水蜜桃”夢并未就此被打垮。“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自然災害是沒有辦法的,但我對種水蜜桃有興趣,所以有信心種好。”不甘心的季林友,今年年初在章安街道山門村租了45畝地,“兩年后就能進入盛果期。”
點評
椒江農村合作銀行葭沚支行行長徐正方:在種植行業中,季林友是個新人,但他肯吃苦,會學習,經常看到他與同行交流,到外地學技術。雖然我們都知道農業是靠天吃飯,但作為銀行愿意通過“普惠金融”的助農貸款,幫助他克服資金困難,F在,他兩地共65畝的水蜜桃已成規模,豐收只是時間問題。
椒江區農林局林特總站副站長李學斌:季林友投身農業,時間雖不長,但干勁很足,在大災面前不彎腰,熱心從事水蜜桃產業的決心依然,希望美夢成真,做強水蜜桃產業,成就他的二次創業夢。
原標題: 季林友:冰雹大雨壓不垮的“水蜜桃”夢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