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椒江區洪家街道街洪村一塑料廠工人切割金屬架時,不小心火星濺落到塑料上,瞬間冒出滾滾黑煙。眼看一場熊熊大火即將燃起,附近村民立刻撥打電話報警。
3分鐘后,一支“消防隊”趕到現場。只見隊員們快速展開水帶,接上消防栓……10分鐘不到,一場火災被撲滅在萌芽狀態。這支迅速趕到的“消防隊”,是街洪村的志愿消防隊。
近年來,椒江區在除大陳鎮以外的8個街道建立村級志愿消防隊,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消防隊伍,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滅火救援體系,從根本上提高全社會火災防范能力。
救援社會化:
群眾參與多,火災損失少
洪家街道村級志愿消防隊的成立源于一次慘痛的教訓。2008年的一天深夜,上洋邱村一處民宅因電瓶車充電短路發生火災。由于家里沒有現成的滅火設備,火勢失去控制,瞬間吞噬了一切,住在家中的一對夫妻喪身火海。
這對夫妻正是村干部陳子兵的哥哥和嫂子。陳子兵備受打擊,痛定思痛后決定組織村民成立志愿消防隊。
村民們紛紛響應參加,沒過多久就組建起一支20來人的上洋邱村志愿消防隊。隨后,周邊村也相繼建立本村的志愿消防隊。如今,洪家街道37個行政村,有30個行政村建立了自己的志愿消防隊。
去年9月12日下午2點,洪家街道上洋邱村一橡塑廠的烘干機發生火災,在專業消防隊未到達火災現場之前,上洋邱村志愿消防隊以及周邊5支志愿消防隊在5分鐘之內,先后趕到火災現場并投入滅火“戰斗”。由于6支村級志愿消防隊在火災初始階段發揮的作用,火勢得到了控制,沒有進一步蔓延,為后來的專業消防隊撲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靈濟的童裝行業、上洋橋的塑料加工行業和集鎮老街都是容易起火的隱患點,消防設施差、經營戶消防意識差、消防隊太遠等,使得街道消防工作形勢嚴峻。”洪家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歡氫說,“村級志愿消防隊極大緩解了街道的消防工作壓力。”
據了解,洪家街道的村級志愿消防隊相互協作,互幫互助,一村著火,多村支援。單單上洋邱村志愿消防隊,每年就參與火災撲救10次左右。
管理規范化:
制度保障多,后顧之憂少
在洪家街道大路王村的志愿消防隊,記者看到消防服、滅火器、消防水帶、對講機、三輪車、水泵等一應俱全。墻上還張貼著消防安全常識、火災自救方法、大路王村的行政區劃圖等。
王宏軍是大路王村志愿消防隊隊長,也是村黨支部副書記。他說:“我們平時出門救火都開三輪車,村里的小弄堂、小巷子大型消防車開不進去,三輪車比較靈活機動。車上專門配備了水泵,碰到火災現場沒有消防栓,水泵可就地取材,就近把河水、池塘水抽出用于滅火。”
據了解,為了縮短火情信息傳遞時間,提高救火效率,志愿消防隊員們采取網格化的傳遞方法:隊長聯系兩到三名副隊長,副隊長聯系三名隊員,三名隊員又各聯系一名隊員。同時,各村志愿消防隊之間還建立了微信群,一有火情馬上相互告知,周邊村的志愿消防隊也會馬上趕到幫忙救火。
“消防救火刻不容緩,我們盡量用最快的方法進行信息傳遞。我們早到一分鐘,就能多挽回一點損失,甚至多救一條人命。”王宏軍說。
為將民間的志愿消防隊規范化,2013年洪家街道制定下發了《洪家街道村級志愿消防隊建設實施方案》,鼓勵有條件的行政村自行組建志愿消防隊,并要求達到“十統一”:統一隊名、統一人數配備、統一領導、統一職責、統一隊址、統一服裝裝備、統一驗收培訓、統一組建時間、統一信息平臺指揮、統一獎懲制度。
在此基礎上,椒江區消防大隊和洪家街道聯合開展對志愿消防隊員的專業培訓,在通過嚴格的筆試、面試考核后,志愿消防隊員才能持證上崗。目前,經區消防大隊培訓并持有“上崗證”的志愿隊員共366名。今年7月,洪家街道撥出專項資金17萬元,為全街道的村級志愿服務隊員辦理意外保險,解決志愿者們的后顧之憂。
椒江區消防大隊參謀羅邦榮說:“雖然全市各地都建立了志愿消防隊,但像洪家街道這樣組織規范,發揮作用大的民間志愿消防隊確實少見。”
運行常態化:
消防服務多,火災隱患少
據了解,洪家街道的志愿消防隊員中很少有消防專業出身,大部分都是企業老板或是熱心村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保衛家園”走到了一起。
王宏軍告訴記者,隊員們平時生意都很忙,但是一有緊急情況都能很快集結起來。
7月10日晚上,一次意想不到的考驗降臨了。市委常委、公安局長蔣珍明突然出現在洪家街道大路王村,他聯系王宏軍,要求他立刻集結隊員。不到5分鐘,8名隊員集中完畢。這樣高的效率讓蔣珍明嘖嘖稱奇,“不是專業消防隊員,卻有專業消防隊員的素養。有這樣一支隊伍,就好像給周邊村民上了一把‘安全鎖’。”
王宏軍說,他現在出門都隨身攜帶兩部電話,一部用于工作和平時家人朋友的聯系,另一部專門用于傳遞火情信息。為了保證手機暢通,隨時準備救援火災,王宏軍每天都要檢查手機電量,睡覺都會把手機鈴聲調到最大,確;馂陌l生時自己能被及時喚醒。
據了解,椒江區各地志愿消防隊隊員的職責不僅僅局限于救火:定期開展志愿隊員消防演練,宣傳消防安全常識,進企入戶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消除消防隱患,講解火災自救逃生的技能和方法等。該區村級志愿消防隊的做法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贊許,副省長毛光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尹學群等都對這一做法作出批示肯定。
原標題: “多”與“少”的思辨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