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部署“三改一拆”三年行動至今,日程已經過半,各地拆違、改舊勢頭不減,成效明顯。據省“三改一拆”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拆除違法建筑2.25億平方米,“三改”面積2.69億平方米。這一數字,已遠遠超過三年行動計劃的預期目標。
在這場席卷全省的行動中,有近130萬戶群眾直接受惠,提升了生活品質。他們發現,“三改一拆”改變了身邊的“臟、亂、差”,環境開始改善,生活更加美好,一個全新的“兩美”浙江逐漸呈現眼前。
今年以來,“三改一拆”工作已經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要啃一些“硬骨頭”。為進一步鞏固成果,省委、省政府向90個縣(市、區)派出30個督查組,查臺賬、訪民情、找問題,以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緊密結合的方式,繼續將“三改一拆”工作推向深入。
不僅如此,著眼于建立健全控違、禁違長效機制的“無違建縣(市、區)”創建工作,也在全省范圍推進。截至目前,已有43個縣(市、區)提出創建計劃。
民心所向匯大勢
為民惠民,始終是我省推動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三改一拆”工作啟動以來,全省各地堅持以改帶拆、以拆促改、改拆結合、惠及民生,通過成片成規模的改造提升,讓群眾得到實惠,也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
據省“三改一拆”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改造城中村1.2億平方米、舊住宅區7299萬平方米,通過實施整體拆遷或環境整治,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公共服務,消除安全隱患,解決了居民停車難、出行難、綠化難等問題,近130萬戶群眾直接受益,提升了生活品質。
在衢州市白云街道地藏寺新村,村民們進行了一場“環境革命”。他們自己動手,拆除自家房前屋后的簡易棚,為村莊綠化、健身場所騰出空間。村民周愛貞說,以前,她家的房屋邊上也搭了簡易棚,沒拆以前,養什么東西都有,又臟又臭,拆掉以后干凈多了。周愛貞明顯感受到,“三改一拆”讓自己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蕭山區臨浦鎮白鹿塘村此前違建嚴重,雜亂無章的違法建筑不僅侵占了村中綠地,還隔斷了村內交通,幾條主干道都不足1米,小車根本無法通行。截至今年7月中旬,白鹿塘村集中拆除了全村120多戶非法“一戶多宅”建筑,共計2萬多平方米。如今,騰空的土地正在重新規劃,村路即將拓寬,村民養老用房也開建在即。
“三改一拆”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還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義烏市江東街道有家物流公司,臨時搭建鋼棚多達1.7萬平方米,全部屬于違法建筑。居民老李說,物流公司每天夜里的裝貨聲、喇叭聲嚴重影響居民休息。如今,臨時鋼棚被依法拆除,還修建了小公園,小區的周邊環境整治一新。老李高興地說:“現在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富陽市富春街道鹿山村是個典型的城中村,背倚山坡,面臨南渠。過去,村民房子雜亂無章,衛生條件差。特別是南渠,每逢暴雨,渠水暴漲,臨渠村民十年九淹,全村有危舊房近300幢。實施“三改一拆”以來,富陽對村莊進行了統一規劃,建起了聯排別墅式的農民公寓。與此同時,村莊整治還多出了260多畝土地,其中,部分土地用于建設自來水廠,部分土地由村集體支配,建設標準廠房等,用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民開心地說,現在他們的居住條件可比城里人還要好。
“把維護好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改一拆’堅持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普遍得到群眾理解和支持。”省“三改一拆”行動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說,“三改一拆”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支持。
科學發展拓空間
這幾天,溫州平陽縣騰蛟鎮南溪制革基地,每天機器轟鳴,成片的舊廠房應聲倒地。此前,這個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占地262畝的基地里違建成片,污水橫溢。這正是當地低小散、高污染產業的典型代表。
今年5月以來,借助“三改一拆”工作,平陽縣適時啟動了制革基地的轉型之路,分三期拆除改造舊廠區,并加速推進標準廠房建設。同時,平陽規定,只有畝產值200萬元以上、畝產稅收25萬元以上的企業,才可以進入這一基地,以此淘汰落后產能,迫使企業整合重組,達到轉型目標。此外,基地還專門劃出80畝土地,用于引進空氣濾芯器等新興產業,推進園區的轉型升級。
騰蛟制革基地的整治,只是全省“三改一拆”拆出空間、倒逼轉型的縮影。浙江人多地少、資源匱乏,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等區域存在的不少違法建筑,以及大量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的存在也嚴重影響了資源的有效配置,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隨著“三改一拆”工作的持續推進,全省各地越來越深刻認識到,這是一次助力本地轉型發展的良好契機,紛紛以拆促轉,倒逼產業升級,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溫州,大學科技園通過對原有的老工業區進行改造升級,讓低小散企業退出市場,吸引優質產業入駐,形成高端產業集聚。科技園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造升級后,同等面積的產出將增長50%以上。在遂昌,云峰街道對農村危舊房進行改造,騰出大量的低丘緩坡空間用于工業發展,使街道悄然由農業鄉鎮向工業強鎮轉型。同時,數十家工廠入駐生產,解決了大批拆遷戶、附近農民的就業問題。
更多有眼光的企業,也在這場行動中看到了推動轉型的契機。省重點骨干企業——浙江振興阿祥集團做出了大手筆,2.4萬平方米的廠區拆了2萬平方米,并將原來的電纜廠整體拆除和改造。“轉型升級也是我們企業自身的要求,‘三改一拆’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公司行政部部長龐曉忠說。
回顧這一年半的行動,全省“三改一拆”正以驚人的速度,為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騰挪出新的空間。截至目前,全省通過改造舊廠區6255萬平方米,以用地零增長實現空間換地,推動騰籠換鳥,一大批低小散企業得以改造或淘汰,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
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分析指出,“三改一拆”的推進,短期看起來可能損失了一些GDP,但卻帶來了健康的發展環境;廠房、工地減少了一些,但事實上效能更高了,產業更加可持續。同時,浙江人的居住環境更美、生活環境更健康。
公平正義氣象新
跟隨省“三改一拆”督查組行走在各縣(市、區),不少基層干部笑稱:“現在,‘三改一拆’想停也停不下來了。”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的拆違行動,在全省形成氛圍后,群眾再也容不下法外之地、漏網之魚。
這場以促進民生改善、推進轉型升級為本意的三年行動,正在收獲“意外之喜”——“三改一拆”已經成了一次全省上下大規模的法治浙江建設的生動實踐、堅持依法行政的絕妙樣本、規模浩大的普法運動。
要贏得群眾信任,必須“拆”出公平正義。今年1月開始,海寧市許村鎮開展切斷違法用地利益鏈的“斷鏈行動”,重點整治違法用地典型對象,特別是涉及市、鎮、村三級干部及市鎮“兩代表一委員”的違法用地,并先后對9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其中2人為鎮村干部。
無論背景有多深、后臺有多硬,“三改一拆”充分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違法建筑一視同仁,以嚴明的法紀塑造出濃厚的公平正義氛圍和法治社會環境。不僅如此,各地紛紛要求黨員干部“嚴禁違建”、“帶頭拆違”。
蕭山區借力“三改一拆”,全面清理整治農村“一戶多宅”亂象。臨浦鎮臨一村村委會主任沈岳明率先將自己花6萬元剛買的一套老房子推平了,然后再去做其他黨員、群眾的工作。不到兩個月,全村332處應拆老房屋全部被拆除。
寧波市委要求黨員干部在“三改一拆”行動中,做到“三個帶頭”、“五個嚴禁”,即帶頭做好違法建筑登記上報,帶頭拆除違法建筑,帶頭做好親朋好友和身邊群眾的宣傳發動、督促解釋工作,嚴禁謊報、瞞報、拒報自身違法建筑情況,嚴禁不按規定主動拆除違法建筑等。
一些基層干部告訴記者,在“三改一拆”中,群眾就怕不公平。現在看到干部帶頭拆違,群眾心服口服:“既然干部拆了,那我們也拆!”這是他們常說的一句話。
德清縣城關鎮千秋村黨支部書記沈紅忠說,有些村民私自搭建了10多間違法建筑,每年出租收入有10多萬元,如果放任不管,實質上是保護違法收益,讓老實人吃虧。這次城中村改造,縣里給村里安排了留用地,用于村里發展集體經濟,村里進行了股份制經濟改造,村民人人擁有股份,今后可按股分紅,公平公正。
在“三改一拆”推進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早在去年7月26日,省人大就專門制訂出臺了《浙江省違法建筑處置規定》,省政府辦公廳也印發了《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動違法建筑處理實施意見》,各地也出臺相應的配套辦法和實施細則,依法有序推進“三改一拆”行動。
如何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杜絕新的違建行為滋生?今年,以建立健全控違、禁違長效機制為目標的“無違建縣(市、區)”創建工作,已在全省范圍推進。截至目前,已有43個縣(市、區)提出創建計劃。
原標題: “兩美”建設新跨越 全省“三改一拆”向縱深發展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聯系電話: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