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麗平
連日來,市、區兩級環保部門對椒江外沙巖頭化工區開展現場督查,檢查高污染、惡臭項目是否退出到位。
自市、區兩級打響醫化產業轉型升級戰役以來,椒江區所有33家醫化企業全部簽訂轉型升級協議。根據目標方案,所有高污染的合成項目要在2013年底前退出。
至上月31日下午4時,最后一批41個醫化合成中間體項目退出。至此,椒江醫化園區共退出高污染的合成、發酵中間體項目142個,26家工藝落后、產能低下、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的醫化企業退出合成生產,主城區“除臭行動”取得階段性勝利。
椒江區醫化產業也逐漸從“退出”“轉型”開始轉向“提升”階段。
去年主城區化工惡臭發生率為4.9%,比2010年下降68.8%
“椒江醫化產業退出所有低端的合成發酵中間體項目,力爭實現主城區告別惡臭,同時全面推進醫化產業提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椒江區委書記陳祥榮說,去年以來,隨著醫化整治的深入推進,一方面,城區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基本告別惡臭;另一方面,關停低小散的企業和項目后,為今后醫化產業健康發展騰出了空間。
2011年以來,臺州市以“主城區告別惡臭”為總體目標,大力推進椒江區醫化產業轉型升級,狠抓惡臭項目退出,強化保留項目整治,加強區域執法監管,倒逼醫化產業從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向制劑、成品藥轉變。
2013年底,臺州主城區“除臭行動”取得階段性勝利;有機廢氣排放量削減1881噸,削減了85.9%;廢水排放量削減148萬噸,削減了51.8%;固廢總量削減7699噸,削減了36.6%。2013年,椒江區醫化行業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99億元(2010年總產值為88億元),年平均增長4.17%,實現了經濟增長和污染物減少的“雙贏”。
“今年以來,惡臭明顯少了,村里也有白鷺來棲居了。”家住巖頭小區的村民蔡本富說。在他看來,最直觀是“臭不臭”。這兩年,主城區化工惡臭發生率明顯下降。監測顯示,2013年,主城區化工惡臭發生率為4.9%,比2010年下降了68.8%。
椒江區醫化產業從“退出”“轉型”進入“提升”階段
在督查中,臺州市華南化工有限公司的反應鍋等生產設備都已封存,該公司早在半個月前就已停產,企業涉及的3個醫藥中間體項目全部退出,將異地重建新的生產基地。臺州市中大化工有限公司原有的生產項目也在此次整治中全面退出,并開始拆除設備。
“新車間、新項目一定要按照‘密閉化、管道化、自動化、循環化’的環保要求加以設計和改造,對裝備、工藝要進行全面提升。”
椒江區醫化產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明初告訴記者。
在項目退出和整治提升的同時,一批有能力的企業,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海正藥業拆掉了外沙廠區的4座合成發酵車間,新建3條20億片固體制劑和4300萬支注射劑生產線項目,即將轉型為純粹的制劑生產企業;前進化工通過技改,今年將上馬一條年產15000噸的活性艷藍生產線,總投資2.5億元,其中環保投入就達到5000萬元。
如果說過去兩年的工作,是以“退”和“轉”為主的話,那么2014年,椒江醫化產業就將進入“升”的階段。
根據規劃,通過2到5年努力,外沙區塊將建成26條制劑生產線,建設6個研發中心,初步形成研發、管理、銷售、培訓中心和制劑加工基地;巖頭區塊要建成25條符合GMP規范的“精烘包”生產線,初步形成一個以生物藥物、基因藥物、天然藥物成品藥和制劑為主,產品結構優化、生產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協調、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醫化產業園區。
“到2015年,隨著保留企業的轉型升級,椒江醫化產業將進入良性發展階段,醫化行業產值將會大幅增長。”徐明初說,預計到2015年,椒江醫化行業工業總產值將達150億元左右。
“未來2到5年,椒江的醫化產業要從‘退出’‘轉型’進入到‘提升’階段,初步形成現代醫化產業園區。”椒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林金榮說,惡臭項目退出僅僅是第一步。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