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財,理財就是管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好比一條河,財富就是你的水庫,花錢就像流水,理財能使你更好的管理水庫,開源節流。每一個富翁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財方式,致富也絕非偶然。股神巴菲特曾經總結了他的致富是:“習慣的力量”,沒有良好的投資習慣,一切財富將離我們而去,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好的理財習慣,才能夠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實現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財需求,那么,怎樣才能搞好個人理財呢?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俗話說,態度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沒錢,理什么財呢”擁有這樣借口的人,在對待理財的態度和思路上是有問題的,是消極的生活方式。理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暴富,資產安全性永遠要放在第一位,盈利性放在第二位,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貸款消費,以免造成財務危機,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將一些高風險的投資跟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相分開。只有理財觀念正確,你在理財過程中的心態才能穩定良好。
其次,我們要確定理財目標,理財的目標大概可以分為攢錢、保值、增值這三種。攢錢是最低級的理財目標,不管自己存在銀行里的錢是增值還是貶值,都不在乎,只要攢夠錢就行;保值就比較有技術性,我們需要考慮自己的錢投到哪里,理財耗費的精力也比較多;增值的話就更難了,其實保值增值的性質是一樣的,都需要我們投入經歷去分析股票、市場、期貨等等理財產品,或者購買某種保值商品,這需要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并耗費一定的精力。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自己可用于理財的精力,然后才能最終決定自己的理財目標。
最后,我們要確定投資項目,目前來說,銀行儲蓄是無法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的,因為銀行定期利息太低,所以用錢購買某種商品,然后利用商品的保值增值性給錢保值增值,這就是理財的基本原理。如果我們平時有很多的時間去理財,可以選擇一些短期投資,這樣資金流動性也會比較快,如果沒有多少時間考慮投資,最好是選擇銀行里的一些長期的、安全性較高的理財項目,比如國債,貨幣基金等。當然,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里,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更多的理財方式,能夠確保財富穩步增長,分散投資才能有效控制投資風險。所以我們理財的時候,不能只選擇一種理財方式,要組合投資。
財富的積累就像一條反方向的移動人行道,有人在行走,有人卻在原地踏步。正確的理財能使我們用錢生錢來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