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21歲的“啞女”被人販子從貴州賣到紹興,之后結婚成家,生活幸福。可她沒文化、沒名字,連身份證也沒有。
啞女的妯娌單愛琴一直幫她尋找親人,通過啞女的老鄉,知道她是貴州省鎮遠縣江古鄉的人。春節后,單愛琴帶著啞女回老家尋親。
在貴州鎮遠縣江古鄉全鄉大會上,鄉里的村民都來一一辨認,終于啞女被姨父認出。
明天,啞女就帶著堂弟等家人回紹興了。25年后,她終于找回了自己的身份。
25年前,老鄉以1500元錢將她賣了
啞女的丈夫姓施,紹興人,因為聽力不好,加上家里條件也不好,30多歲都沒娶媳婦。
1990年,父母花了1500元給他“買”了個老婆。不會說話,也沒有文化,大家就都喊她“啞女”。
兩個殘疾人在一起,雖然交流很困難,大多靠手勢,但感情不錯。啞女和丈夫在附近的工廠找了工作,很快有了女兒。
一晃就是24年,兩人勤勤懇懇,把女兒撫養大。如今女兒已出嫁,但啞女的身份一直沒弄清楚。
“沒有身份證,醫保、社保辦不了,銀行卡沒法申請,連火車都不能坐。”啞女的妯娌單愛琴說,隨著年齡的增大,啞女也十分想念家人。
從去年下半年起,單愛琴開始忙活起來,想把啞女的身份弄清楚。
從與啞女的手勢交流中,單愛琴得知她出生在貴州,當年還有老鄉和她一起被賣到紹興。
幾經努力,單愛琴在上虞區打聽到了啞女的一個老鄉,確認啞女出生在貴州省鎮遠縣,當初被該縣江古鄉一個村民帶到紹興,但啞女是哪個村的,對方也不清楚。
25年后,妯娌帶著她千里尋親
有了這一信息,春節過后,單愛琴帶著啞女到貴州省鎮遠縣尋親。由于啞女沒有身份證,無法購買火車票,單愛琴又得到了紹興火車站以及鐵路公安的幫助。
3月1日,單愛琴拉著啞女,走進了貴州鎮遠縣江古鄉政府。
“得知了她們的來意后,正好趕上我們全鄉開會,各個村都有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在場,于是我們把啞女帶到會場,讓村民辨認。”江古鄉政府工作人員代先生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很快,有位村民站了起來,說是啞女的姨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她頭上應該有很多疤痕,因為她后媽虐待她了。”
單愛琴趕緊扒開啞女的頭發查看,果真找到了多處疤痕。
姨父趕緊打電話給啞女的堂弟,問啞女:“你還記得你弟弟嗎?和你一起住了很多年的弟弟,記得嗎?”
堂弟很快趕來:“姐姐,你記得我嗎?”
啞女的眼淚流出來了。
“七八個人抱在一起哭了一個多小時,我也跟著掉眼淚。”單愛琴說,從來沒見過這么感人的場景。
80多歲的外公外婆激動得老淚縱橫
啞女的身份終于揭開。她名叫王銀娣,今年46歲,貴州鎮遠縣江古鄉山背村人。
在被販賣到紹興前,啞女還有段悲慘的身世:七八歲時,親生母親自殺,后來爸爸再婚。不久,爸爸又離開人世。自此,“啞女”經常遭到后媽虐待毆打。20歲那年,“啞女”偷偷地從家里跑出來,跟著人販子來到了紹興。不過,她幸運地遇到了好人家。
去年,曾經虐待她的后媽離開了人世。
堂弟出生后,原本過繼給啞女當弟弟,一起生活了六七年,直到啞女的親生母親過世,才回到自己家中。兩人感情很好。
現在,堂弟家也過上了好日子,房子翻新了,女兒和兒子都大學畢業了。
當天,堂弟家殺雞、買豬肉等,飯桌上啞女的碗里疊得高高的:“姐姐,你吃,多吃點。”
啞女去看望了80多歲的外公外婆。一手拉著外公,一手拉著外婆,長跪不起。兩位老人老淚縱橫,老人哭得最多的是,當時家里條件不好,啞女的親生母親去世后,沒能把啞女帶在身邊。“孩子,如果知道你被打得這么厲害,我們再苦再窮也要把你帶回來。”
啞女悄悄在老人口袋塞了兩個紅包。“錢不多,但她想讓外公外婆知道自己過得很好。”單愛琴說。
明天,啞女就帶著堂弟等親戚回紹興了,她要讓家人看看她過得很幸福。
原標題: 啞女被賣到紹興25年無名無身份 好妯娌助她千里尋親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新聞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