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他是個腦溢血病人,家人甚至準備了后事
34年后,他成了年輕人自嘆不如的“老頑童”,每天堅持鍛煉,希望能像李小龍一樣當回明星
本報記者葉曉光文/攝
每天凌晨,在黃巖城關小南門的永寧江畔,人們總能看到一位晨練的老人,他時而舞弄刀棍,時而揮動手中的九節鞭,令許多過往的年輕人自嘆不如,他叫邱來福。
邱來福老人今年72歲,黃巖城關小南門人,在這里晨練30多年,從未間斷。只要一提起老邱,附近一帶晨練的市民幾乎無人不曉,大家都親熱地稱他為“老頑童”。每每此刻,老邱總是樂呵呵地接受,在他眼里,這個稱呼當之無愧。
“活著才是最大的幸福”
34年前,也就是老邱38歲那年,他因突發性腦溢血,差點離開人世,后經搶救保住了性命,卻成了“植物人”。
“那時很危險,家人甚至替我準備了后事,我什么知覺都沒有。”老邱回憶道。他在床上躺了多月,才慢慢地有了知覺。而隨著知覺的清醒,求生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老邱想起床,但喉嚨梗塞,舌頭僵硬,只能在心里說著自己的渴望。
終于,有一天,他使出全身的力量,斷斷續續說出了“起-床-”二字。家人將他抬到室外。由于長期臥床,氣血不通,即便是在酷暑天,老邱都要蓋著厚厚的被子躺著曬太陽。每當看到活蹦亂跳放學回家的孩子,他就想:活著才是最大的幸福。
他開始指揮不聽使喚的手腳,在家人的攙扶下,慢慢地圍著床沿移動,“每走一步,都要花上數分鐘”。但就是這樣,他從床沿到室外,從室外到野外,從靠人攙扶到自己拄拐杖,每天堅持行走鍛煉。而每一點的進步,都讓他更加堅定“活著才是最大的幸福”的決心。
久而久之,鍛煉成了老邱每天雷打不動的習慣。他規定自己“凌晨3點起床,日完成行走10多公里的鍛煉目標”。從走到跑,從平地到登山,他堅信“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創造奇跡”。
“人不光要活著,而且要活出質量來”
三年后,老邱咬牙扔掉了拐杖,跌跌撞撞地戰勝了病魔。之后,他開始為未來謀劃人生新夢想。
“習慣了每天鍛煉后,一天沒練就渾身難受。”漸漸地,老邱感覺到有使不完的力量。他除了每天行走和跑步,還堅持登山運動。當時已經40多歲的老邱,還拜小青年為師,從基本的壓腿、踢腿、劈腿開始,學習中國功夫,先后學會了正常人都很難掌握的少林拳、棍、刀、九節鞭等武術套路。
2008年7月24日,記者初識老邱。當時,他說:“人不光要活著,而且要活出質量來,我‘老頑童’還有個夢,希望能像李小龍一樣當回明星。”為了實現這個夢,老邱從頭到腳沒少受過傷,渾身留下了十幾處傷疤,門牙被鐵鞭砸掉一顆,頭部縫了三針。
但也是這個功夫夢,讓老邱戰勝了腦溢血中風后遺癥,擁有了強壯的身體。平日,他除了鍛煉,還擺攤賣早點,有空常去農村種種地。在這30年里,老邱家蓋起了新樓,兒女們也都有了各自的事業。老邱說:“能有今日,我做夢都想不到。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長壽,身體更好。”
“現在,你還有沒有當功夫明星的夢?”昨日,記者這樣問他。
“老頑童”邱來福沒回答,只是爽朗地笑了笑。
其實,我明白老邱的意思。
從認識老邱至今已有5年多,我一直期盼著老邱的明星夢能實現。
但老邱說,這夢,就是他的人生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計劃。計劃的執行,追求的不一定是結果,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在追求夢的過程中,他已經實現了自己的愿望。
我期待著,老邱的夢能夠一直做下去。